两级气耦合斯特林型脉冲管制冷机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ac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脉冲管制冷机由于低温下没有运动部件,具有振动低、寿命长和可靠性高等优点。尤其是采用对置式线性压缩机驱动的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由于能流密度提高,制冷机的尺寸得到了有效的缩减,在体积和效率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提升,从而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目前高频脉冲管制冷机在液氮温区已经出现一些商业化的产品,在液氢温区也日趋成熟,但在更低温度,比如10K以下温区,现在高频脉冲管制冷机发展并不成熟。目前报道的能够获得10K以下的高频脉冲管制冷机通常为热耦合结构,也即需要多级逐渐串联,通过上级预冷下级而获得低温,并且往往需要多个压缩机进行驱动,在结构的紧凑性和整机的效率上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基于此,本文对10K以下温区的高频脉冲管制冷机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设计了10K以下温区高频脉冲管制冷机流程
  针对热耦合多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不足,设计了一个由单个压缩机驱动的两级气耦合制冷流程。预冷级和低温级都采用同轴结构,其中预冷级采用室温调相,低温级采用低温调相。通过数值计算,详细考察了前级预冷温度对低温级制冷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的预冷级和低温级温度分别是40K和6K。
  (2)单级40K制冷机(气耦合两级的预冷级)的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
  为了便于与低温级的气耦合,设计的预冷级结构为同轴型,采用不锈钢丝网为蓄冷材料,长颈管、气库和双向进气为调相机构。通过数值计算,详细考察了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对制冷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相应的样机。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单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获得了最低22.7K的制冷温度,在395W的输入电功下,能够在40K提供5W制冷量,整机相对卡诺效率为7.6%,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3)10K以下温区两级气耦合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整机优化与实验研究
  通过数值计算,对预冷级和低温级之间的气耦合特性、回热器损失特性、双向进气和长颈管调相机的构影响等内容开展了研究。在40K预冷级的基础上,以气耦合的结构形式耦合了同轴型布置的低温级。数值计算表明预冷级相位的变化对低温级有所影响,但低温级对预冷级的相位几乎没有影响。预冷级回热器中的填料为不锈钢丝网,低温级回热器中的填料为Er3Ni等颗粒性磁性蓄冷材料。两者的回热器损失特性有所不同,丝网型回热器主要的可用能损失为流动阻力损失和不可逆换热损失,颗粒型回热器主要的可用能损失为不可逆换热损失。低温级回热器中较小粒径的回热器填料有利于获得更低的温度,但不利于获得更大的制冷量。预冷级和低温级的双向进气均对制冷机性能的提升有很大作用,但预冷级的双向进气对两级均有影响,而低温级的双向进气对预冷级几乎没有影响。
  进一步研制了相关的样机,进行了整机的测试和优化。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两级气耦合高频脉冲管制冷机在输入电功400W时,能够在8K提供80mW制冷量或者在10K提供166mW制冷量;同时,该制冷机可以同时在8K和40K分别提供48mW和1W的制冷量,制冷效率处于国际一流水平。获得的无负荷最低温度5.66K也是目前国际上两级气耦合脉冲管制冷机获得的最低温度。
其他文献
超导磁体的绝缘结构起到了支撑、导热以及绝缘的重要作用,因此超导磁体绝缘材料除具有良好的低温力学性能以及较高的低温导热率之外,还要求其具有可靠的绝缘性能。电绝缘性能参数中介电强度和沿面闪络特性是描述材料绝缘性能优异的重要指标,成为超导磁体高电压绝缘系统设计的科学依据。然而低温环境下绝缘材料的电绝缘特性与室温环境下相比存在着一定差异。为了保障低温环境下超导磁体绝缘结构的可靠性,将现有的绝缘材料应用与超
学位
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基于一个电池单体既能实现燃料电池模式对外发电,又能实现电解池模式对外储能。这一双功能特性使其质量轻、体积小、结构紧凑、具有较高的比功率和比能量密度,相比于其他形式的再生燃料电池其在航空航天领域近年来备受重视。模式切换是实现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工作于燃料电池或电解池模式的必经过程。电、物料以及电化学反应的切换与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模式切换过程同步进行,由此导致电池内复杂变化的传热传质过
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在同一电池内交替完成水电解和燃料电池发电两种功能。在运行电解池模式时,外部电源提供电能,水作为反应物,经过电化学反应分别在氢氧电极生成氢气和氧气,利用氢气进行储能;在运行燃料电池模式时,储存的氢氧气体作为反应物向电池供给,经过电化学反应向外部输出电能,并在氧电极一侧生成水。在同一电池内交替运行两种模式,两种模式之间相互切换不可避免,两种不同的工作条件造成模式切换过程内部发生复杂的
在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吸收式制冷/热泵系统由于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曰益受到重视。但传统的吸收工质对具有腐蚀、结晶、精馏等问题,探索更适合的工质对一直是此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针对可用于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离子液体型工质对,首先从已有的文献资料对各种离子液体型工质对物性对比以进行初步筛选,再从实际应用的可行性方面进行分析,在实验室原有的静态吸收池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设计与重建,并应用微载荷传
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效利用生物质能也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重点。由于生物质燃料具有固定碳含量低、热值低等缺点,通过烘焙预处理方式是提高生物质能量密度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文选取花生壳、锯末和竹子作为原料,首先通过不同烘焙条件的烘焙预处理,研究烘焙条件对生物质成分、质量产率、能量产率等燃料特性的影响,然后利用热重分析仪对烘焙生物质的水蒸气热解气化特性研究并计算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最后
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在环境保护、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可再生能源固有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制约着其大规模入网利用。储能技术既可缓冲风电、光伏等不稳定的功率,也可实现能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转移,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储能类型众多、特性各异,单一的储能无法较好地同时满足技术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因此,将不同类型的储能集成利用,既能发挥每种储能的优势,又能弥补其在其他方
余热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提高能源的整体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有效降低成本。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作为一种能以中低温区热量驱动同时输出低于0℃冷量的系统,可以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应用。但作为吸收式制冷系统,它存在一个最低发生温度,当热源低于该温度,系统则无法正常工作。这就限制了系统的余热利用率,不利于系统回收更低温区的热量。现有针对该问题的改进研究大多以双级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展开,但双级系统增加了一对
小型液氦温区制冷机在红外探测、低温物理、低温医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液氦温区制冷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小型液氦温区制冷机主要包括:G-M制冷机,G-M型脉冲管制冷机和Stirling型脉冲管制冷机。其中,G-M或者G-M型脉冲管制冷机运行频率低,发展成熟,已经获得商业化应用,但其采用有阀压缩机驱动,存在内禀的不可逆损失,整机效率低,且体积大,这些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多级Stirling型
氢具有无毒、无污染、能量密度高、来源广泛等优点,在新能源汽车和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氢能利用的一个很大局限是氢的高效贮存。相较于其他贮存方式,液氢贮存具有能量密度高和安全的优势。由于沸点低、易蒸发的特点,液氢贮存对贮箱的绝热系统提出了严苛的要求。目前,应用于液氢贮存的绝热材料主要有泡沫绝热(SOFI)、多层绝热(MLI)和变密度多层绝热(VDMLI),此外空心玻璃微球(HGMs)近年来
学位
低熔点液态金属材料在电子设备热管理领域的应用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为了拓宽液态金属冷却技术的应用场景,应对极高热流密度的散热问题,本文围绕液态金属多相流动传热问题,从基础效应与实际应用两个方面,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进展如下:  1.运用表面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对镓基液态金属在不同流体环境中的表面张力进行了测量,并对空气-溶液-液态金属三相线的动力学行为,如碱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