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及其行动语法——中国当代侦探小说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bug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侦探小说为研究对象,借鉴陈平原先生的小说类型研究的理论,重点研究侦探小说中的正反人物及其行为模式,综合了叙事学分析和社会文化分析为背景展开论述,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之下,侦探小说这种原本来自于西方的类型小说,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嫁接”之后,呈现出了怎样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国作家自身的科学素养、知识结构是否影响到中国侦探小说的艺术水准?又是如何影响的?中国侦探小说发展到今天,要想保持其生命力,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这些问题贯穿了笔者整个写作过程。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所面临的难点在于:一方面以纵的发展来梳理中国侦探小说史对侦探、罪犯的叙事,一方面从横向来将中西方侦探小说中所反映出来的侦查方式、案件题材选择模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试图将现代文化理论、接受美学理论、叙事学理论及语言学分析方法等融入其中,在方法论上力求多学科的交叉、综合运用,这在中国侦探小说的研究领域中尚且较为少见,笔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此外,笔者还借鉴了文学以外的学科,包括法学、侦查学、犯罪学等学科的一些研究成果,力求研究角度多样化。 本论文分为上下两篇,分别论述了侦探小说中的行动元——侦探和罪犯,及其行动。在方法论上,笔者借鉴了普罗普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研究方法,即对事件的功能进行了明确分类,同时提出与这些功能相对应的人物类型。笔者不光分析侦探小说的共性——共有的构成成分、结构原则和运作规律,还涉及特性——考虑读者和语境。笔者所谓的语境有两种:一是规约性语境(对于一个结构特征,读者一般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二是个体读者所处的特定社会历史语境。毕竟,一个叙事结构或叙述技巧的价值既来自其脱离语境的共有功能,又来自其在具体语境之中的特定作用。笔者指出,中国侦探小说在文化特征上有别于西方同类小说的重要之处在于,由于中国作家们浸淫于长期以来的“恶有恶报”、“正必胜邪”、“惩恶扬善”等强大道德、文化传统,令得中国的侦探小说自产生伊始就有着强烈的平民意识和人文关怀,这也契合了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的追求正义、惩恶扬善的朴素理想。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是一个综合性的科目,听、说、读、写都要精通,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进行综合板块整合教学,通过课堂实践,结合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对小学英语综合板块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实施途径:即将相互独立的综合板块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并且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小学英语综合板整合设计得到优化,使教学能够高效地完成。  关键词: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整合设计  综合板块整合教学
会话含意是汉语会话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表意方式。本文以情境对话作为切入点,考察了来自文学作品、影视剧作品、电视访谈和网络访谈中的大量对话语料,分析会话含意的生成模式,并在
外面在下雨,小兔汤姆不能出去玩了,觉得很无聊。他想跟妈妈玩,妈妈要熨衣服,没有时间;他想跟妹妹玩,妹妹不愿意跟他分享玩具。实在太无聊了,干点什么呢?汤姆想来想去,决定做个大船,他把沙发当成甲板,用凳子当舷梯,找了一根扫把当桅杆,用靠垫当船长舱,船篷嘛,就用床单来搭好了。忙忙碌碌了很久,大船终于建成,可以“出海”了。他把自己的动物玩具全都搬上了船。大家也都来凑热闹,就这样,汤姆要带着一家人,出海远航
褒义词和贬义词的研究涉及到语言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加强对褒义词和贬义词的研究,不仅对语言学本身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关部分的教学。词汇教学中关于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