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春秋》学研究述评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以他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对先秦重要典籍的成书、流传、内容真伪都做过深入而细致的探讨,其疑古辨伪思想在二十世纪学术界影响很大。近年来,随着大批先秦文献的出土,学界对“古史辨派”所探讨过的古籍性质问题又有新的争论。本文即选取顾颉刚对《春秋》学的研究为个案进行述评,缕析其研究方法及结论,以见其成就与局限。   论文分四部分。   第一章是《春秋经》的研究。主要是比较《春秋》三传中的经文及其异同,讨论《春秋》的经史性质及其与孔子的关系问题。顾氏认为三传经文以《公羊》最早最真,《毅梁》次之,《左氏》最晚出。《春秋》是鲁史,且与孔子无关,但未举出十分坚强的论据。   第二章是《左传》的研究。首先顾氏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左传》流传系统。其次是《左传》的真伪问题,他接受晚清今文学家的观点,认为《左传》是刘歆从“原本《国语》”改编而来。再次是《左传》的经史性质问题,他认为《左传》原本并非《春秋》的传,其释经语是刘歆所加,但对于此说,其举证未能服人。最后是关于《左传》的成书年代及作者问题。他从预言及古史官记事特点推测《左传》约成书于公元前三○○年左右。他对左丘明进行了考证,推测《左传》作者可能是魏人。   第三章是他对《春秋》及《左传》的“真史料”的正面研究,涉及春秋史实、训诂考据及历史地理的研究,成果丰富。   最后是对顾颉刚在疑古辨伪思想指导下考辨《春秋》经传所取得的成就与局限的总评价。因为他的研究方法存在误区,所以一些基本判断有误,现在看来更具学术史价值,而非学术价值。他对春秋史实、历史地理以及关于《左传》的训诂考据成果较为丰富。文章最后还引述了他对经学研究尤其是今古文问题和《左传》研究的抱负及研究计划,其对《春秋》学研究的整体思路及研究框架很有启发性,当有助于推动《春秋》学研究的进展。
其他文献
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为高中思政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因微课优势在于“短小精悍”,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所以在高中思政
隧道穿越砂土层易发生涌水涌沙、塌方等灾害,注浆是软弱砂土地层常用的加固方式,但浅埋隧道的预注浆极易引起地表隆起。笔者采用数值仿真、模拟实验与现场试验系统研究了注浆
本文以“正变说”这一《诗经》学史上的重要命题为研究对象,着重对《诗序》、郑玄乃至孔颖达的有关论述进行考论,从而对这一命题产生、成长、成熟的过程做出细致详尽的描述,并探
萧秀萍籍贯信阳商城,河南省美协会员,天赋颖悟,髫龄即习书画,总角之年闻名乡里,痴心绘事三十余载,擅花鸟,工山水。她精研古人,承继传统,深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艺术真谛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中日二国由於彼此地理和长期历史交往等原因,文化上的亲源关系相当广泛和深远,从想像的文学创作到现实的物质生活,皆能看到两国交流的痕迹,也因此中日之间书籍的传播情况与中日文
现代著名诗人艾青主要以诗作名世,而诗论也是他很重要的贡献,过去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多限于作为其诗作的附庸。本文专门研究艾青的诗论,集中考察了1941年桂林三户图书社出版
本文以早期新诗中的“白话自由诗”为研究对象,所谓的“白话自由诗”,是从“语言”和“体式”两条线索出发,所概括出的早期新诗的基本样态。论述将以“白话”与“自由体”为参照
页岩地层大量发育弱面结构,造成井壁垮塌现象频发,严重制约了页岩气的高效开发.因此,本文在Mohr-Coulomb准则的基础上,建立多弱面条件下的强度破坏准则.应用该准则,对不同弱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党建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学生党组织建设是学生认识党、了解党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