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鱼类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是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水域中的特有鱼类,在新疆主要分布于塔里木河流域及伊犁河流域,是重要的环境生态指标生物。裂腹鱼类的生存环境较为特殊,形态鉴定尤为困难,因此其分类一直存有争议;另外,有关新疆裂腹鱼类单殖吸虫病原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集了5种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叶尔羌河鱼类单殖吸虫分类、种群生态学及系统发育研究》(NO:318607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新疆鱼类单殖吸虫系统发育研究》(NO:3196073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鱼类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是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水域中的特有鱼类,在新疆主要分布于塔里木河流域及伊犁河流域,是重要的环境生态指标生物。裂腹鱼类的生存环境较为特殊,形态鉴定尤为困难,因此其分类一直存有争议;另外,有关新疆裂腹鱼类单殖吸虫病原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集了5种裂腹鱼类及其寄生的指环虫,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鱼类及其指环虫进行了种类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统计裂腹鱼类上指环虫的感染情况,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探索指环虫与宿主间协同进化关系等工作。研究结果为新疆裂腹鱼类的物种保护和指环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基础资料,丰富了我国指环虫名录,同时也为指环虫与宿主间协同进化关系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如下:(1)对采自叶尔羌河流域的5种裂腹鱼的COⅠ、16S rRNA及ND 4基因序列进行了扩增和进化关系的分析。5种裂腹鱼3种基因的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7.3%、98.8%、95.4%;3种基因的A+T含量明显高于G+C的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反G偏倚;转换颠换比均大于2。遗传距离结果显示,个别物种的种间遗传距离小于种内遗传距离,说明裂腹鱼种间可能存在杂交导致基因渗透。多基因联合构建BI树和ML树均显示,除叶须鱼属,其它属的裂腹鱼亚科鱼类以原始、特化和高度特化的分类标准对应三个类群,其中裂腹鱼属位于系统发育树基部,是较原始的类群。(2)对寄生于叶尔羌河斑重唇鱼和四种裂腹鱼属鱼类鳃部的指环虫,进行了特征性结构的描述、绘制及测量,同时与国内外已记述斑重唇鱼和裂腹鱼鳃上寄生的几种指环虫进行形态比较。结果显示,采集的两种虫体在形态上,分别与前苏联文献记载的单式指环虫(Dactylogyrus simplex)和利式指环虫(D.linstowi)的结构基本一致,且测量值无显著差异。因此,采集的指环虫分别鉴定为单式指环虫和利氏指环虫,两者均为我国指环虫属的新记录种。基于18S-ITS1-5.8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单式指环虫与鲫属鱼类的指环虫亲缘关系较近,利式指环虫与鲃属鱼类上寄生的指环虫聚为一支。(3)对斑重唇鱼鳃部寄生单式指环虫的感染情况及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检查的325尾斑重唇鱼中,共检出3994只单式指环虫,总感染率和平均感染丰度分别为67.7%和12.3±1.2;左鳃及右鳃的感染率分别为59.4%和57.2%,两者之间的感染丰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各鳃片中,鳃Ⅰ、鳃Ⅱ的平均感染丰度显著高于鳃Ⅳ(P<0.01);单式指环虫在宿主各体长组间的感染丰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单式指环虫对宿主左右鳃和年龄的大小没有选择偏好性,但在鳃片上更偏好寄生于鳃Ⅰ和鳃Ⅱ。单式指环虫在宿主种群中的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4)对利氏指环虫在不同宿主上的感染情况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利式指环虫在四种裂腹鱼上的感染率均在50%以上,但平均感染强度和丰度较低,在4.6~6.9和3.2~4.6之间;利式指环虫在各宿主左右鳃及各鳃片上的感染丰度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除重唇裂腹鱼外,利氏指环虫随着其它裂腹鱼体长的增加,其感染参数随之增高,在S>18 cm体长组时达到最大,且平均感染丰度显著高于其它体长组(P<0.05)。结果表明,利式指环虫在各宿主鳃上的寄生没有选择偏好性,但对较大宿主更具有寄生偏好性。利式指环虫在各裂腹鱼鳃部的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5)利用18S-ITS1-5.8S rDNA和Cyt b基因序列分别构建指环虫和宿主鱼类的系统发育树,分析两者间的进化关系。结果显示,大多数指环虫能够在进化关系上与宿主相互对应,在亚科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协同进化关系,并且这些指环虫的物种形成主要是采取共物种形成的模式,但裂腹鱼亚科与其指环虫在进化关系上与宿主未完全对应,我们认为与指环虫的物种形成有关。
其他文献
生物氧化法提金的过程是利用细菌氧化难处理的高硫高砷金矿石,分解黄金表面的包裹物以达到提金的目的。因此,在实际提金工艺的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证细菌的活性将直接影响提金的效率,其中将氧化槽中的矿浆温度保持在最佳菌种繁育温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合理有效地监测氧化槽内部温度状态,并且达到较优的全局监测效果。完成这项研究课题对后续建立氧化槽温控决策系统以保证金矿产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金矿一
生物氧化工艺凭借其操作简单、污染排放少、成本较低的优势,在对难处理金矿的预处理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生物氧化提金工艺中,通过利用筛选过的浸矿菌群对难处理金矿石进行氧化处理,便于后续的氰化提金。在氧含量适宜的环境中菌落的代谢旺盛,金的产出也就越高,因此准确预测进气量进行对提高最终提金率和降低生产成本都有重要意义。由于生物氧化槽内的反应进程难以直接观测,并且影响菌群所需进气量的因素众多,导致进气量存
生物冶金技术是由微物、水以及空气等几种物质构成的混合系统,是一种典型的湿法冶金工艺。生物氧化冶金工艺作为一种对难处理金矿石预处理技术,具备回收率高、生成成本低、轻污染等优点,成为21世纪竞争力很强的“绿色冶金”工艺。生物氧化预处理过程作为生物冶金过程最为重要的步骤,而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矿物氧化率的高低,提金效率也是受此影响。所以,为确保生物氧化冶金工艺的质量,借助优化控制技术将矿物氧化率提高
生物氧化提金技术是黄金提取工艺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该技术投入低,对环境影响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进气量是生物氧化预处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进入气体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氧化槽中化学反应程度和菌群的活性,进而影响金矿石的提金率。目前,多数提金厂的进气量系统是开环控制,进气量的多少由人工手动调节阀门控制,常常采用“宁多勿少”的策略提供气体,造成了很大的能源浪费,降低经济效益。因此,进气量的精准预测,对提高黄
氧化槽是生物氧化提金的重要设备。然而长期在新疆运行的氧化槽,受高海拔和极端天气的影响,部分传感器和执行器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故障导致槽内温度急剧变化,参与氧化反应的微生物为此失活甚至死亡,不仅影响提金率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工作在极端天气下的氧化槽进行故障诊断是有必要的。通过现场调研,收集到了氧化槽在平稳运行和故障状态下的各项生产数据,结合氧化槽实验设备,展开基于多元数据下的氧化槽综合故障
目前在前驱式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的研究中,研究者多关注于踩制动踏板进行能量回收,而对其他阶段的能量回收研究相对较少。另外在踩制动踏板阶段,前轮制动力主要是由电机再生制动力与机械制动力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分配,这样的分配方式不利于电机再生制动力矩最大化的发挥。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本课题从两点进行改进,第一点是加入了收加速踏板能量回收阶段,第二点加入滑行阶段来充分发挥电机再生制动扭矩。本课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土地资源被大规模开发利用,导致受污染的土地面积逐渐增加,威胁到了生态环境稳定和农业生产安全。因此迫切的需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土壤水分和土壤盐分作为影响干旱区土壤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对土壤水盐分布状况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是掌握干旱区土壤状况的关键。本研究将以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渭库绿洲为研究对象,利用Dobson介电模型进行土壤介电特性分析。以Sentinel-1A微波数
语音识别(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ASR)是通过计算机将语音转换为文字的过程。随着神经网络的不断发展,海量数据背景下(如中文和英文)的语音识别系统表现良好,识别的词错误率极低。维吾尔语属于低资源语言,由于缺少足够的训练数据,维吾尔语语音识别系统准确率较低。本文主要通过深度学习技术,针对低资源条件下的维吾尔语语音识别系统的声学建模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通
目的及意义:本试验使用雪白睡莲花(Nymphaea candida,N.candida)作为材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结合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雪白睡莲花中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Nymphaea Candida,NCTF)的醇提工艺和雪白睡莲花中粗多糖(Crude polysaccharides from Nymphaea Candida,NCCP)的水提醇沉工艺进行研究分析
图像分割是腹部器官计算机辅助诊断和手术规划的关键步骤。然而,在传统方法中,放射科医生通常使用手工描绘器官,这种方式既耗时又费力,降低了诊断和治疗的效率。近年来,随着医学图像分割技术的发展,使用计算机自动分割病人的CT、MR等腹部图像来辅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病人,减轻了放射科医生的工作量。由于腹部器官图像受到强度不均匀、弱边界、噪声和相似物体相互靠近的影响,给腹部器官图像分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在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