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语言课堂而言,协商是指教师或者高级学习者为实现相互理解、得到更准确的语言表达形式或者为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对话语做出的修正、调整或推进。二语习得研究者普遍认为协商互动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有重要作用。自八十年代初第二语言课堂研究兴起以来,研究者对协商互动的研究也广泛重视起来。但是纵观国内外对协商互动的研究,绝大部分研究仅仅注重某种形式的协商研究。国内虽有部分研究者已把三种形式的协商结合起来,但也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协商的使用情况和频率分布上;虽有研究把协商互动与学生的口语输出联系起来,侧重点也在学生的及时口语输出及句法复杂程度上。把不同协商形式和协商策略对学生的及时口语输出和后期会话能力的影响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至今未被涉及。有鉴于此,本文将通过在课堂上有意识强化协商的实验,从量和质上分析不同协商形式和协商策略对学生即时口语输出和后期会话能力的不同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果:首先,就协商形式而言,教师更倾向于在内容上与学生进行协商。就协商策略而言,澄清请求,确认核查和诱导鼓励成为了教师最常使用的手段。其次,就不同协商形式对学生即时口语输出复杂度影响而言,内容协商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复杂度影响最大,形式协商影响甚微。就不同协商策略对学生即时口语输出复杂度影响而言,诱导鼓励和修正在质上影响最大,而确认核查在量上居首,追加提问,发起修正及修正次之。最后,从纵向的两次口语测试结果看,协商对于学生的后期会话能力有显著作用。学生会话能力在准确性,流利度和复杂度上都有所进步,其中复杂度上进步最显著,流利度次之。本研究对于强化课堂协商互动环境下30名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口语输出复杂度的及时变化及后期会话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真实的反映,其结果是:增强L2课堂的师生协商互动对于学习者二语会话能力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