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本性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基本性质,这是由语文阅读的人文本质和探究的人文基础所决定的。语文学科在本质上是一门人文学科,主要是对“人”的世界的叙写和议论,其指向是人的存在、人的活动、人的价值和人的归宿问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阅读的人文性。语文阅读的人文本质也可以从语文阅读所追求的结果上得到印证。语文阅读的直接结果是提升人的人文素养,在终极意义上追求的是人性的自由和解放。探究行为是人面对未知世界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勇气,在本质上是人的主体力量的体现,内在地包含着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因素,人文精神是探究的根本精神。“非指示性”阅读教学以范例的形式也证明了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人本性。一方面,“非指示性”阅读教学充满了探究精神,贯穿着探究行为,并达成了探究的结果,在本质上是一种探究性阅读教学。但“非指示性”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以自我实现为探究目的,以人文世界为主要探究内容,以“思辨——发现——阐释”为探究逻辑,以意义生成为探究结果的特征表明“非指示性”阅读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探究性教学。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包含指向未知意义世界、指向真我心灵、指向自我实现三个方面。首先,一切探究活动都指向未知世界,但对学生来说,这个“未知世界”是指对其而言未知的世界。“未知世界”大致可分为“科学未知世界”和“人文未知世界”两类,对探究性阅读教学来说,着重于认识事物的人文之侧,其核心是学生未知的意义世界。其次,探究性阅读教学既引导学生对外在意义世界进行探究,也引导学生对内在意义世界进行探究,但指向学生的真我心灵才是其基本取向所在。落实在教学上,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唤醒真我、认识真我、体验真我、升华真我。最后,指向学生的自我实现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最核心范畴。探究是达到自我实现的基本方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展现和发展自身的本质力量,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不断发现和建构新的意义世界,从而不断接近“真正的自己”。探究性阅读教学在目标维度上存在着异化和迷失现象,其原因在于没有基于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内在本质进行目标选择和厘定。应以自我实现理论作为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在基本目标上,探究性阅读教学具有明辩事理、感悟心灵、自我实现三个层次。在此框架之内,探究性阅读教学通过阅读课程目标、文本目标、学生生命目标和教学目标四方联动的方式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这种四方联动的教学目标确立方式使探究性阅读教学具体目标具有非预设性、创造性和探索性等特点。在内容维度上,探究性阅读教学存在着内容泛化的现象,这表明探究性阅读教学应确立其内容选择的标准,以将探究性阅读教学应用于契合的教学内容上,或将最佳的教学内容引入探究性阅读教学之中。根据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学生对于学习文本的选取,只能取决于自身,而其判断标准则主要是文本之于学生的意义。文本意义通过学生的阅读共鸣而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意义,融合到学生的经验体系和情感体系之中,并唤醒学生的内在真我心灵。基于此,越是包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与生命哲学,内蕴着丰富情感,散发人性光辉的文学作品就越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共鸣,越能唤醒学生的真我,也就越适合于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为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最佳选择,探究性阅读教学可以从时间、空间、主体、层次等几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多重选择。过度程式化是探究性阅读教学在过程维度上的一个弊病。要摆脱这一点,应以学生中心作为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点。这是由探究行为的性质和阅读活动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两者均是主体性行为。此外,探究性阅读教学还存在着教学过程、阅读过程和“文本创作”过程三位一体的内在逻辑。由此出发,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应以“读——思——辩——感”作为教学的基本过程。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学生澄清自我的过程。在评价维度上,探究性阅读教学存在着空置与虚化的现象,其根源在于没有准确把握探究性阅读教学评价的内在本质和根本宗旨。罗杰斯的自我理论说明,探究性阅读教学评价实质上是学生基于“自我”的自我欣赏,是学生基于自身内在尺度对其在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探究行为和探究结果进行价值解读,从中获得正向价值赋予,从而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而产生自我欣赏之感,并由此获得自我实现之体验的过程。基于此,自我评价是探究性阅读教学评价的核心。应建立以自我评价为主、他人评价为辅,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隐性评价为主、显性评价为辅的多元一体、主次结合的评价体系,以发挥探究性阅读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在自我欣赏的评价中走向自我实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