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失稳的直接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波加速界面导致界面失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该文采用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该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为能更好地模拟含有激波和接触间断的复杂流场,该文在原群速度控制的迎风紧致差分格式的基础上,构造了低耗散群速度控制格式.它通过加反扩散的方法来降低数值耗散误差,并利用群速度控制方法来控制数值色散误差.数值结果表明,该格式扩大了原格式模拟的波数范围,且具有更低的数值耗散误差.2.利用该格式对激波与平面密度界面相互干扰问题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并发现,当激波由轻气体进入到重气体时,在界面附近产生涡卷,导致界面两边的流体混合.激波入射角对界面失稳有较大的影响.入射角越大,界面失稳得越快.而当激波由重气体进入到轻气体,则并不产生涡卷以及界面两边流体的混合.3.对平面激波加速柱形界面导致界面失稳的问题进行直接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柱形界面的失稳与平面失稳差别很大;该文还对涡量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柱形界面失稳的演化规律,以及粘性效应和密度比效应对界面失稳发展的影响.1)对于轻气体柱形界面,提出了一个反映重气体进入到轻气体程度的参数;指出了轻气体柱界面的R-M失稳的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弱非线性阶段、强非线性阶段和湍流混合阶段(该文数值模拟结果只给出了前面两个阶段).在弱非线性阶段开始以界面的变形为特征,以后出现尖钉结构,且重气体以恒定的速度进入到轻气体中;在强非线性阶段,在尖钉的头部两侧形成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涡结构,其发展增加了两种流体的混合.2)密度比对轻气体柱形界面失稳有较大影响.界面两边的密度相差越大,柱形界面变形率越高,重气体进入到轻气体的速度也越快,且该速度与Atwood数成正比.3)对于重气体柱形界面,提出了两个参数来分别反映轻气体进入到重气体中的程度和重气体进入到轻气体中程度;并发现重气体柱形界面失稳开始时是以界面变形所形成的双臂为表征,双臂的变化表征了重气体进入到轻气体中的特征.以后,界面的非稳定运动进一步发展,在双臂头部附近产生涡卷.这增强了两种流体的混全.4)粘性耗散对重气体柱形界面失稳有抑制作用.斜压效应对涡量发展的影响始终占有主导地位.压缩项和粘性项的影响则随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在入射激波与界面相互作用时,压缩项影响大于粘性项影响;随后,粘性项影响上升,最后超过压缩项的影响.5)密度比对重气体柱形界面失稳影响很大.密度比越高,轻气体进入到重气体中的程度越低,对称轴处界面的变形越小,而重气体进入到轻气体中的速度越快,程度越高.
其他文献
建筑工程项目是我国安全事故高发的领域之一,多年以来,我国建筑领域安全问题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和薄弱点,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产生了
本文主要对石油化工行业可燃、有毒气体报警器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讲解了可燃、有毒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注意事项,以及设置原则、规范、标准等,并指出近些年来存在的问题
飞机电气系统在飞机系统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电气系统中的机载电气设备性能优劣直接影响飞机的飞行状况;为了确保飞机的安全飞行,定期对飞机机载电气设备进行测试维护是很
该报告包括爆轰驱动激波风洞中红外及发射光谱的诊断和准三能级激光系统优化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爆轰驱动激波风洞的红外及射光谱等实验方面的内容,有两章.第二间给出高超
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看重,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保障食品安全,才能保障人们的生命健
电力电子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是电力系统,短路限流器就是综合利用了电力电子器件、拓扑结构、DSP控制及磁特性等达到能及时限制短路电流目的的装置。但该装置需要在极高电压和突然冲击电流时为多个晶闸管提供驱动脉冲,同时DSP控制系统、霍尔元件等也需要供电,本文所介绍的多输出高压隔离电源很好的满足了这些要求。论文从改善输出波形质量、提高效率及可靠性入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论文介绍
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中,仅单相接地故障就占全部故障的80%以上。由于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信号较小,且易受其他噪声信号干扰,导致现有的故障选线装置不能够准确无误的判断故障线
该文对柔性多体系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传统的柔性多体系系统混合坐标动力学模型是一种零次近似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它在建模过程中套用了结构动力学中
近年来由于双高普九的推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有很大改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还较为薄弱,为什么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不能取得理想
期刊
在我国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BIM技术,除了有效的降低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还在很大的程度上保障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说在建筑工程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