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i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发展,研究人员对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以及引起的土地覆盖变化被认为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国际科学联盟组织的"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和国际社会科学联盟组织的"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IHDP)共同发起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计划,使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成为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课题.该文在分析国内外现状的前提下,以相关研究项目为基础,以苏锡常地区为研究区域,对"3S"技术支持下的土地利用调查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土地利用专题信息提取、土地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和土地资源数据的精度校正及误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以锡山市为典型案例,反演了该市在1985-2000年的土地动态过程,深入分析了土地动态变化的规律和驱动机制,并对该市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在土地资源数据库基础上,该文以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的驱动机制为研究对象,对苏锡常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以及多元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选择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来定量诊断各影响因子与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分布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模型的检验精度、解释效果和预测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为土地利用结构稳定性乃至LUCC的驱动力的定量分析提供依据,同时也是数据挖掘技术在地学领域中应用的一个尝试.最后,该文从数据流的角度对土地利用、"3S"技术、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等主要论题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其他文献
由山西省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自主创新选育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FA),日前通过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审定。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选育方法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全球科技查
自动化立体仓库作为集机械、电气、软件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具有系统复杂、工序流程多、项目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因而项目的质量控制对项目能够顺利完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
该研究在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地震数据工作组多年来集成地震目录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完成了中国及邻近地区集成地震目录数据库.并以该数据库为基础平台,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南部,三面环湖,地势开阔,景色宜人,这里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8所享誉中外的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分院、邮科院等56个实
本论文运用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兼收区域经济学、规划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等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生态经济规划研究的成果,结合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围绕制定地域生态经济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应用问题,以按规划要求选择的地域(地区或区域)为对象,较系统地提出了生态经济规划的理论依据,探讨了科学制定生态经济规划的技术方法,总结了建立生态经济
在过去的三年中,国家草品种区试工作稳步推进,在加强试验点建设,完善草品种区域评价测试网络和优良草品种示范与推广体系,保证草品种区域试验的科学、客观、公正和有效开展等
该文以当前虚拟GIS发展阶段需要优先研究的问题为参照,研究了与虚拟GIS有关的四个方面问题.(1)虚拟GIS的理论内涵分析,是从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内涵出发,从虚拟现实技术的内涵—
该文以地图学理论为指导,以网络地图为研究对象,以研究网络地图发布若干关键技术为方向.开篇介绍网络地图定义、产生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紧接着探讨网络地图信息机理,并综
以西泠八家为代表的浙派篆刻,经几代印人前赴后继的努力,成了清朝乾隆至咸丰百余年间最大的印学流派。浙派篆刻的兴盛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一方面它是清朝学术思潮影响的结果,
参加这期全省新任县委书记、县长党风廉政教育学习班,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收效明显。对自己来讲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学习,对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