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有效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化调整,营造多方参与协同培育高质量人才的社会环境,国家出台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大了对参与产教融合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符合政府认证标准的企业在金融支持、财政补贴、土地出让、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上给予激励,通过一系列政府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承担人才培养任务。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通过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有效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化调整,营造多方参与协同培育高质量人才的社会环境,国家出台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大了对参与产教融合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符合政府认证标准的企业在金融支持、财政补贴、土地出让、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上给予激励,通过一系列政府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承担人才培养任务。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通过对政府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激励因素,即政府激励政策工具为切入点,同时结合实地调研,对政府激励政策进行较系统地评价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从产教融合政策演变、企业建设培育情况、产业学院发展概况以及产业学院政策调研四个方面对激励政策的实施现状进行梳理研究。第二,从激励政策模式、激励政策工具以及政策绩效评价对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第三,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对产教融合型企业激励政策的完善提出建议。主要结论包括:首先,在定性分析方面,激励政策目标激励驱动的特征明显,且激励政策工具多呈现事后性激励的特征,即激励的前提是企业参与成果的产出。其次,在定量分析面,激励效果对于企业的促进行为有明显提升,这与定性分析结果中激励政策的事后性绩效驱动效应相符。最后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调研分析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对政府激励产教融合型企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城乡关系演进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城乡关系问题也是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如何推进城乡平衡发展是重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以社会分工为线索,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阐述了城乡关系的演进机制和客观规律性,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宣言》认为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分工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确立导致了城乡对立的产生,其中生产
泰文史料《泰中关系》((?))由泰国国家艺术厅档案馆于1978年整理出版,收录了吞武里王朝时期至曼谷王朝五世王时期泰中两国官方来往的信函及官廷公文,记录了泰中两国的封贡关系的变迁。本报告立足于《泰中关系》第五章节选内容的汉译实践,在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指导下,以描写性翻译研究的视角探讨笔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同抉择的思考。在初始规范下,本文从专有名词、王室用语和文化负载词三方面探讨本次泰文史料翻译的充分性
本研究以水族族群的组织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作为调研地点,运用空间治理视角基于水族族群不同时期的空间形态呈现展开研究,并发现:一、在卫所管控时代,水族族群是在明王朝“调北征南”军事行动与都匀卫所建制的共同作用下迁徙至黔南地区,并以军屯移民安置点作为族群的空间形态;同时,基于水族“人——马”的族群记忆考证,推断出水族族群是北方游牧民族;因而,在黔南军屯移民安置点这个新的空间下,水
旅居型康养小镇是体育事业发展和国民健康需求的产物,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已成为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明晰当前旅居型康养小镇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而针对性的提出推进策略,更好地服务和促进我国旅居型康养小镇建设和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桂西北长寿带巴马甲篆、凤山三门海2个康养小镇建设中的政府政策支持现状、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融资发展渠
建构和完善基层卫生执法协调机制,是提升基层卫生执法效能、保障群众生命利益的迫切需要。本研究分析了基层卫生执法协调机制的实然状态及其实际效能,并基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目的是为基层卫生执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本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基于“双随机”背景,分析基层卫生执法协调机制的现实困境和原因,并基于国外卫生执法协调机制建构的经验与启示,对基层卫生执法协调机制的优化提出对策与建
越南在抗法、抗美战争时期的歌谣作为鲜活的历史资料,具有深厚的政治、历史底蕴,有着丰厚的文化艺术内涵,表现出鲜明的时代风范和文化特色。本文以越南抗法抗美战争歌谣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原因及创作来源,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越南共产党的倡导与鼓励、革命运动的助推以及传统歌谣的孕育作用;以革命知识分子和军队战士以及普通工农群众作为歌谣主要的创作来源。其次,越南抗法抗美战争歌谣的特点主要有: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司法认定上,近年来不断引发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争论,各学者观点难定一尊,各地司法机关认定也标准不一,该罪在实践中陷入了认定难、争议大的困境。通过对相关既有理论的梳理,围绕争议较大的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关于构成要件的认定。依据主客观要件相统一的原则,分别对该罪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进行分析,得出该罪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客观方面表现为持有明显不符合收支状况且不能说明来源的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民族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民族地区输送人才的重任。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有效依托的载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是提升民族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G民族大学作为所在省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该校开展个案研究,深入探究其创新
政党形象是一个政党在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创造并有意塑造出来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遵义会议以特殊性和重要性成为党的形象转变的关键节点。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集体领导的形象和民主团结的形象遭到破坏。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带领下,在遵义会议期间采用会议的形式、以会议内容为依据、运用多种宣传手段等途径塑造了中国共产党新领导集体的形象、独立自主的形象、民主团结的形象以及敢于斗争的形象。遵义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被纳入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框架后,经过试点实践再到正式纳入我国《刑事诉讼法》之中,如今已经步入正轨,但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仍然出现了一些细节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就包括被追诉人认罪认罚反悔的问题。被追诉人在认罪认罚后又进行反悔的现象并不少见,在此问题上我国目前的立法虽然有了较为原则性的规定,但是相关的理论证成和实践探索还未形成完备的体系,致使在司法实践中没有可以遵循的统一标准来解决被追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