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临界机组用钢的高温低周疲劳行为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yun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超)临界机组(USC)管道等设备长期在高温下运行,低周疲劳(low cyclefatigue,简称LCF)损伤是最重要的破坏形式之一。超(超)临界机组管道用耐热钢一般分为铁素体和奥氏体不锈钢两种类型,耐热钢在高温下变形,会产生动态应变时效(dynamic strain aging,简称DSA)现象,大量研究显示DSA严重降低耐热钢的低周疲劳寿命。耐热钢在LCF条件下,DSA的温度范围和微观机制及其对低周疲劳的损伤机制等研究中仍然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用两种典型耐热钢P91铁素体钢和TP347H奥氏体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内耗(Inter Friction)技术研究DSA的微观机制;分析DSA对耐热钢高温(550-650℃)低周疲劳的影响机制,并构建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借助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低周疲劳条件下变形机制和疲劳损伤形式等。研究结果显示:P91钢和TP347H钢DSA效应出现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在应变速率3×10-2/S-3×104/s下,P91钢DSA温区为250-500-C,而在超(超)临界机组工作温度550-650℃未出现DSA现象;在应变速率3×10-3/s-8×104/s下,TP347H钢在300-700℃温区会出现DSA现象。动态应变时效(DSA)显著降低P91和TP347H两种超(超)临界机组(USC)用钢的高温低周疲劳(LCF)寿命。在TP347H奥氏体不锈钢中,DSA效应越强,高温LCF寿命越短。在高温LCF中,引入了循环软化率(R)参数来表征DSA效应,R越小,DSA效应越强,高温LCF寿命越低。TP347H钢在300-700℃温区会出现DSA现象,覆盖了超(超)临界机组工作温度范围(550-650℃)。TP347H钢低周疲劳行为对应变幅和温度具有强烈的依赖作用。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表现为循环软化的现象。在室温下,循环软化率随着应变幅的增加而增加;而在高温下,循环软化率随着应变幅增加而减少。在高温(550-650℃)疲劳过程中,DSA效应改变了位错的滑移机制,位错以平面滑移为主。循环塑性变形局域化,降低了晶粒之间的变形协调能力,导致塑性下降。在高温低周疲劳变形下形成的平面结构和塑性变形局域化,损害材料的高温低周疲劳寿命,宏观上表现为疲劳裂纹具有多个萌生点、二次裂纹和较快的裂纹扩展速率。P91钢在超(超)临界机组工作温度550-650℃未出现DSA现象,然而机组设备在启停和较低温度下运行都可能通过DSA温度窗口(250-500℃),P91钢管会发生DSA效应。研究显示P91钢在DSA温区的预变形降低高温低周疲劳寿命,主要原因是在DSA温区的预变形试样在高温疲劳过程中出现了包辛格(Bauschinger)效应。在室温和550-600℃高温下,TP347H钢比P91钢具有更高的的低周疲劳寿命。Manson-Coffin应变疲劳方程较好预测了P91钢在室温(25℃)、550-600℃温度下和DSA温区预变形后的高温疲劳寿命,以及TP347H钢在室温下应变寿命。而在高温550-600℃下,由于TP347H钢中DSA效应降低了材料的塑性,对塑性应变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仅含塑性应变幅参量的Manson-Coffin应变控方程将无法准确预测TP347H钢高温低周疲劳寿命。通过内耗和拉伸试验研究可知:P91钢中出现DSA临界激活能Q为73 kJ/mol,等于间隙原子C在晶格间扩散激活能,而DSA消失时Q为202 kJ/mol,为C原子扩散激活能与结合能(C与位错结合能,121kJ/mol)之和。DSA效应微观机制由两个过程共同作用,一是特定类型溶质原子向位错芯处扩散偏聚,二是溶质原子对位错实施钉扎。P91钢中产生DSA效应的溶质主要为C间隙原子。TP347H钢中的DSA机制较为复杂,与变形温度有关。在300-500℃温区,C原子和(C, M)(M=Cr, Nb)有序结构气团参与了DSA效应,在550-650℃高温区DSA的机制为置换原子M扩散且与位错交互作用。P91钢在550-650℃高温下没有发生DSA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P91钢中置换原子的浓度(8.44%Cr)较低,而TP347H中浓度较高20%(Cr+Nb),二是置换原子如Cr在体心立方结构中的扩散速度较面心立方结构更快,且在该温度下有较多碳化物析出和长大。这两种因素一方面降低基体中固溶置换原子含量,一方面碳化物与位错的交互作用减弱了溶质原子对位错的强烈的反复钉扎效应,从而抑制了DSA的发生。而TP347H钢中置换原子浓度较高,可对位错实施有效钉扎,另一方面TP347H钢中碳化物的析出较少,纳米相析出没有抑制DSA效应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32例脑卒中合并肺感染患者实施系统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结果 32例患者经系统治疗和护理后,显
以滚动机床导轨和火车导轨为代表的合金钢材料滚动部件,在服役过程中表面由于受到滚动接触条件下高频次、高应力的反复碾压,从而出现了材料表面局部应力集中,最终发展为点蚀
1998年2月初,安徽省桐城市高桥镇光明村拖拉机驾驶员吴来义结识了一位自称是本镇南口村人的青年,那青年一会儿递烟,一会儿买饮料,并开口闭口“吴哥”地叫,直叫得吴某心里热乎
用一根一头捆着小磁铁的铁丝,伸进机体内部,可将不慎掉入的垫圈、滚珠和卡簧
离子液体绿色环保和可设计的特点及潜在的巨大数量和缓蚀性能,符合环境友好型缓蚀剂发展的时代需求,但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且不成体系。本论文通过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系统研究了
<正> 大木耳(Auricularia maxima)子实体的质地明显比毛木耳软,吸水性较毛木耳强.为了探明其是很有前途的木耳种.干湿比和营养成份状况,为大面积种植大木耳提供科学依据,笔者
摘 要:航天器总体设计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技术。结合航天器总体设计课程的特点与其他院校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双语教学、考评方式等多方面分析了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提出了具体改革方案,部分方案经教学工作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航天器;总体设计;教学方法  Probing into some problems on teaching of sp
结合白河特大桥工程实例,对强度等级为CF50的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弯曲韧性试验研究,通过对相应强度指标和韧性指数的计算,分析钢纤维体积率的影响,探讨
食管pH-阻抗监测通过记录食管腔内食团通过所引起的阻抗变化反应食团的性质及运动情况。弥补了食管pH监测、无线pH胶囊检测不能检测到弱酸、非酸反流的弱点,从而提高了检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