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Chidamide,CS055)、索拉非尼(Sorafenib)单药以及两药联合对FLT3-ITD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MV-411细胞增殖抑制及促进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观察CS055是否能够协同或增强索拉非尼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FLT3-ITD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探索新的方法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噻唑蓝(MTT)还原法分别检测索拉非尼(50nmol/L)、西达本胺(0.5μmol/L)单药及两药联合组干预MV-411细胞株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2.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索拉非尼(50nmol/L)、西达本胺(0.5μmol/L)单药及两药联合组干预MV-411细胞株对其凋亡情况的影响;3.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别检测索拉非尼(50nmol/L)、西达本胺(0.5μmol/L)单药及两药联合组干预MV-411细胞株后FLT3、β-catenin、C-myc mRNA的表达;4.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使用索拉非尼(50nmol/L)、西达本胺(0.5μmol/L)单药及两药联合组干预MV-411细胞株后FLT3、β-catenin、C-myc、Ac-H3蛋白的表达。结果:1.MTT法测定结果:将不同浓度的索拉非尼、西达本胺分别干预细胞株24h、48h、72h后,MV-411细胞株的生长明显抑制,随着索拉非尼、西达本胺浓度的增大、干预时间的延长,与空白对照组对比,细胞存活率降低,抑制率增大,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索拉非尼作用于MV-411细胞24、48、72h的IC50值为101.28、79.07、63.33nmol/L,西达本胺作用于MV-411细胞24、48、72h的IC50值为4.28、3.87、1.41μmol/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50nmol/L的索拉非尼与0.5μmol/L的西达本胺作用于MV-411细胞株72h时,两药联合组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同时亦高于单药组,根据金氏公式计算,索拉非尼与西达本胺之间存在协同作用(q=1.6);两药联合组与单药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FCM测定结果显示:根据MTT结果,索拉非尼和西达本胺单药及联合用药时均在72h时有最强的抑制作用,所以选取72h作为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时间。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的凋亡率较低,两药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均可见明显凋亡。空白对照组、索拉非尼单药组、西达本胺组、两药联合组在72h时的平均凋亡率分别为(2.53±0.60)%、(13.75±0.76)%、(25.63±0.67)%、(44.98±0.82)%,两药联合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各单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T-PCR法测定结果显示:索拉非尼(50nmol/L)、西达本胺(0.5μmol/L)和两药联合干预白血病MV-411细胞株72h后,各单药组的FLT3、β-catenin、C-myc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药联合组表达下调更明显,均低于单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Western Blot测定结果显示:索拉非尼(50nmol/L)、西达本胺(0.5μmol/L)和两药联合干预白血病MV-411细胞株72h后,各单药组的FLT3、β-catenin、C-myc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药联合组表达下调,明显低于单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空白对照组MV-411细胞株中Ac-H3表达较低,而经过索拉非尼(50nmol/L)、西达本胺(0.5μmol/L)和两药联合干预72h后,Ac-H3蛋白表达上调,各单药组的Ac-H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药联合组表达上调,明显高于单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索拉非尼、西达本胺单药作用于MV-411细胞株,对其细胞生长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2.索拉非尼联合西达本胺作用于MV-411细胞株,可协同抑制细胞增殖及协同诱导细胞凋亡。3.索拉非尼联合西达本胺作用于MV-411细胞株后,细胞的FLT3、β-catenin、C-myc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降低,Ac-H3蛋白表达水平增高。4.索拉非尼联合西达本胺对于MV-411细胞株有协同抑制细胞增殖及协同诱导凋亡作用,可能与协同抑制FLT3、β-catenin及C-myc基因和蛋白有关,也与上调Ac-H3蛋白表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