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课堂秩序是指师生双方在课堂中为了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双向的交流、沟通和合作而形成的一种使师生双方都充分沉浸其中的有序状态。良好的课堂秩序能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混乱的课堂不仅不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也有着不利影响。本研究采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通过叙述一个班级的课堂秩序从混乱到有序的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秩序是指师生双方在课堂中为了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双向的交流、沟通和合作而形成的一种使师生双方都充分沉浸其中的有序状态。良好的课堂秩序能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混乱的课堂不仅不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也有着不利影响。本研究采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通过叙述一个班级的课堂秩序从混乱到有序的过程,试图探讨良好的课堂秩序的构建策略。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内容概要如下:第一部分,从研究缘由与意义出发,论述了小学低段课堂秩序建构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并在分析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找出已有研究的现状和不足,提出建构小学低段课堂秩序的主题。第二部分,研究设计。由于本研究建立在笔者的教育教学经验上,所以本研究选择教育叙事的方法来探究小学低段课堂秩序的建构过程。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参与式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和实物分析法。第三部分,小学低段课堂秩序的叙事。本章主要根据时间维度对小学低段课堂秩序展开叙述。本章从开学准备展开,叙述了课堂秩序陷入混乱、对课堂秩序的反思与探索、重建课堂秩序、课堂秩序逐渐有序这一过程,并从中探索课堂秩序的三个层次,即物理秩序、理性秩序和意义秩序。第四部分,小学低段课堂秩序的分析和建构策略。本章主要对小学低段课堂秩序的三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低段课堂秩序的建构策略。
其他文献
在这个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能够快速有效地学习已然成为了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深度学习是学习者期望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的最佳状态,探究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能够为学习者达到深度学习提供有效依据。另一方面,全球出现“人工智能热”,众多领域实现了智能化方向的转变,我国高度重视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培养,并陆续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目前对于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模式的建构,
当下语文教学中最具有话题性的依旧是写作,写作可以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因为写作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发展、语言表达的具体表现,写作同时也是对学生的经验、知识、审美的全方位的调动。而日记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起步方式之一,受到不少教师的推崇,小学阶段多门学科都会有日记写作的要求。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日记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表达,更是对其观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小学阶段的日记教
2019年秋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正式投入使用,教育研究者开始密切关注该教材与以往教材的区别,研究其创新改革之处。“习作单元”作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全新单元,改变了一直以来语文教材以阅读为主的编排结构,彰显了习作的重要性。从当前小学高段“习作单元”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习作单元”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困难与疑惑,“习作单元”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本文尝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小学高段“习作单元”教学现
在数学领域内,全面发展不只意味着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思想的培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新增加的“两基”之一便是“基本思想”。分类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按照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本研究基于“分类的教学”在数学中的重要价值、当前“分类的教学”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数学“分类的教学”研究相对较缺乏,对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的教学现状展开研究
插图作为隐性教学资源,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插图的使用频率却不高,插图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插图的编绘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是缺少相应的使用说明与指导,使用者对插图的内容挖掘不深,插图使用方法单一。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插图的编用进行整体研究,提出插图编用建议,以期提高插图的编用质量。本文分四章对部编本小学高段语文教材插图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的突出优势,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有鉴别的加以对待,有扬弃的予以继承。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根植于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中,是人们集体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民俗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新版部编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民俗文化知识,我们应该充
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因其符号化的特征不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使得初入学的儿童易产生畏难情绪。彝族学生的母语并非汉语,长期缺乏汉语交流的语境使得汉语拼音的学习更加艰难,许多学生到了小学毕业时汉语拼音水平依然不过关。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拼音教学应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那么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究竟能否提高彝族儿童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参与的老师和
在生活教育理念的引领之下,为了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资源意识和敏感性,解决教师在捕捉生成性资源并将其转化为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专业素养与能力不足的缺陷,幼儿园立足幼儿生活,以生成性资源的捕捉与利用为切入点,构建更为贴近幼儿真实生活,符合幼儿真实兴趣与需要的生活教育园本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通过实践探索,分析出可以利用的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特征、分类,梳理出将生成性资源捕捉转化为课程资源的具体操作步骤,总结提炼
嘉绒藏区有着绚烂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中不乏丰富的美术课程教学资源。将这些传统文化资源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可以对美术学科资源的开发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着促进作用。就当前嘉绒藏区小学美术课程来看,该地区民族文化与美术课程很少进行有效创新融合,该地区也缺乏与本土文化相关的美术校本课程。因此,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进一步在美育教育过程中传承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借此研究如何在藏
进入21世纪,继"后现代"之后,部分西方艺术批评家开始用"当代性"来定义和讨论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这代表了西方艺术批评界试图将"当代艺术"这一术语理论化的倾向。从时间分期的角度而言,"当代"是后现代的替代,而非延续,它通常被用来描述晚期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形态。关涉到何种艺术形态才是真正的当代艺术?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其中,美国学者泰瑞·史密斯建立的星球叙事和当代艺术三分法尤其具有代表性,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