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药耐药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maomao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基因的表达产物P-gp(p-glycoprotein, P糖蛋白)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有关。研究表明P-gp的表达也受免疫系统的多能祖干细胞分化水平的影响,表现为最原始的造血干细胞P-gp表达也最高。P-gp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生理功能的转运蛋白,生理功能包括正常组织的解毒、清除毒性物质、分泌激素、转运物质和参与机体抵御外源性毒素损伤等。P-gp的表达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组织表达也有差异。本研究旨在探讨多药耐药基因与人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行为间的关系、药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影响、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与人溃疡性结肠炎免疫状态间的关系,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第一部分多药耐药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行为间的关系研究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产物P-gp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行为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溃疡性结肠炎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产物P-gp与人溃疡性结肠炎病程、临床分期、病情程度、临床类型、病变范围、有/无肠外表现等疾病行为间的关系。结果:1.P-gp在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后12、18、24个月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2.P-gp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和活动期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相比明显降低(P<0.05),但缓解期与活动期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中度和重度表达率与轻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爆发型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初发型(P<0.05),但P-gp在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中表达率与初发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4.溃疡性结肠炎直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广泛结肠、全结肠病变中阳性表达率与直肠病变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无肠外表现病变中表达率与有肠外表现病变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多药耐药基因(MDRl)产物P-gp在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中阳性表达率随溃疡性结肠炎病程延长,P-gp表达降低,尤其以治疗后12、18、24个月表达率明显降低。2.多药耐药基因(MDR1)产物P-gp表达与是否处于活动期及活动期严重程度无关。3.多药耐药基因(MDR1)产物P-gp表达在各临床类型中明显降低,并且在急性爆发型中最为明显,与溃疡性结肠炎有无肠外表现及结肠病变范围无关。第二部分药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影响研究目的:研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类对溃疡性结肠炎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影响。方法:应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类对溃疡性结肠炎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及其表达产物P-gp的表达影响。结果:1.MDR1基因和P-gp在溃疡性结肠炎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DR1基因和P-gp在溃疡性结肠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无效组治疗前表达量或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治疗后表达量或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溃疡性结肠炎无效组治疗后表达量或表达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无效组治疗前、后表达量或表达率分别与有效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结果表明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及其表达产物P-gp的表达无影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类治疗药物无效组患者治疗后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及其表达产物P-gp明显增高。第三部分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免疫状态间的关系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与人溃疡性结肠炎免疫状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IL-8含量、比色法检测结肠粘膜NO含量及NOS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百分比、以探讨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与人溃疡性结肠炎免疫状态间的关系。结果:P-gp阳性患者与P-gp阴性患者相比,活动期中度和重度、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爆发型患者NO含量、NOS活性显著增高(P<0.05)。活动期重度、急性爆发型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1.除缓解期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粘膜NO含量、NOS活性、血清IL-8含量显著增高,并且P-gp阳性患者与P-gp阴性患者相比,除缓解期、活动期轻、中度外结肠粘膜NO含量、NOS活性、血清IL-8含量显著增高。2.除缓解期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百分比显著降低,并且P-gp阳性患者与P-gp阴性患者相比,除缓解期、活动期轻、中度外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百分比显著降低。全文小结:1.多药耐药基因(MDR1)产物P-gp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间有密切关系,随溃疡性结肠炎病程延长,P-gp表达率降低。2.多药耐药基因(MDR1)产物P-gp表达活动期明显降低,但与活动期严重程度无关。3.多药耐药基因(MDR1)产物P-gp表达在临床类型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和急性爆发型中降低,并且在急性爆发型中降低最为明显。4.多药耐药基因(MDR1)产物P-gp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有无肠外表现及结肠病变范围无关。5.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结果表明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无影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增加了溃疡性结肠炎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6.溃疡性结肠炎P-gp阳性患者与P-gp阴性患者相比,结肠粘膜NO含量、NOS活性和血清IL-8含量显著增高,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百分比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及其表达产物P-gp降低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原因之一,影响着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行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治疗无效者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增高,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可能增加溃疡性结肠炎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免疫损伤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及其表达产物P-gp阳性患者,免疫损伤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我国从商朝就开始对气象学进行研究,到了现今,气象学得到更大的发展,人们对气象观测更加的重视,但在气象站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突出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来国家逐步认识到了气象
详细地论述了将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应用于人机工程学中的可行性,并着重分析了虚拟环境下的心理仿真。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MI)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房颤而行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不稳定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背景及目的: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常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我国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我国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轻质、耐腐蚀、非磁性等特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UHL/EP)复合材料作为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品种,以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在国民经济
交通量的增长及汽车荷载的增大,对公路压实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对公路路基进行必要的有效压实,可以增加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不透水性和强度稳定性,增强路面的使用
我国现行仲裁法律制度在仲裁机构设置方面有如下重大问题:即它由行政机关组织的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如此就使仲裁机构存在的基础——中立性和当事人意思自治之原则受到了
金城、西平麹氏在自汉至唐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认为,西汉末,鞠谭之子间避难湟中,改姓麹氏,麹氏形成。东汉末,麹氏通过立功河陇的方式,在金城、西平形成自己的
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能、粘结性能和工艺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传统的环氧树脂通常为有机溶剂型,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机挥发物(V
高校学生档案记载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是大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各种招聘、晋级、保险等必备的重要证据。针对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