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其核心概念是“教化”。“教化”不同于“教育”,“教育”倾向于教导,带有强制性的意味;“教化”则倾向于感化、理解,通过自身得当的言行化育他人。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涉及甚广,包括天道教化、人性教化、王道教化三个方面。本文以此为对象,分别加以阐释,并力图挖掘其理论内涵,阐明其对于当下中国的积极的借鉴意义。当世社会的发展,与人才的培育息息相关,所以,“教化”始终是经久不衰的社会命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董仲舒的天道教化思想将“天”三分,分别指向自然、道德与神灵,进而产生自然教化、道德教化与神灵教化,三种教化思想寄托着董仲舒“天、人”相互可感的政治理想。董仲舒又从天道教化引申出人性教化,人性既有从善也有为恶的两种趋势,这势必需要统治阶级施行“教化”责任,从而也就过渡到王道教化的范畴。董仲舒又细致梳理了王道教化的基本内容,强调设置学校、选拔人才的重要意义,在此过程,董仲舒以儒学经典为教材,扼杀其他学派的不当言论,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格局。这就使他的理论既能为统治者所用,又尽可能地保护庶民的自由与利益,此举哪怕成效甚微,也足以表明董仲舒作为汉代大儒的高超智慧,即兼顾人世间的各个阶层,力求万事万物的和睦共生。本文的新意与特色之处,集中反映在董仲舒教化思想的评析及当代启示两个方面。董仲舒的教化思想特征鲜明,既与先秦时期的儒学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当世社会的时代特色,它不曾抛却儒家的精神品格,始终以礼义为先,同时又秉承帮助统治者安邦定国的使命,刑德并重。正是基于这种较为科学的文化理路和致思趋向,董仲舒的教化思想至今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借鉴意义。尤其是他的三种教化思想所蕴含的积极因素,对于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均能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