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是联邦德国历史上的转折时期,继50年代末的“经济奇迹”之后,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重新崛起。60年代的联邦德国年轻人在工业革命初期,经济增长是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出生于一个经济繁荣、物质安康的时代,与父辈相比,他们的基本认知取向由重视“物质主义价值”到转而重视“后物质主义价值”。这些后物质主义者更注重生活质量的非经济层面,而非经济增长本身。
60年代的经济的繁荣促成了价值观的变迁和青年文化的发展.而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促成了青年文化的政治化,学生运动则是青年文化政治化的突出表现。出于对现存制度的不满,年轻一代投身于声讨旧的社会体制及其遗留下的权威的浪潮之中。由于其目标的模糊性和不一致性,其吸引力仅局限于少数群体,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最终只是昙花一现,但是这并不能抹煞它对后续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局限于加速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和促成政党的更迭,更重要的是在于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和行为方式的转变。
联邦德国社会在60年代经历了剧烈的价值观变迁,这一价值观变迁的过程在学生运动兴起前即已露出端倪,并构成运动兴起的诱因,而运动则加速和强化了这一历史进程。本文以美国社会学家罗纳德·英格尔哈特(RonaldInglehart)的价值变迁理论为基础,从价值观变迁的角度,分析60年代青年文化政治化的原因及其对后续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透过这一在联邦德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代,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当代德国的历史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