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首先论证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及其生态思想,以及他们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反生态性的分析,接着以此为指导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实践。在理论基础部分,论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献为根据展开论述,提出了要将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置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高度进行认识,换言之,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是与社会相关的自然观,不是抽象的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简单描述,而是对具体的、历史的、阶级的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关系的整体分析。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看来,资本主义制度在本质上是反生态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无法实现全球范围内、具有实质意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解奠定了基础。论文对生态马克思主义也作了介绍和分析,在承认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的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这个基本理论基础上,并以此为指导,论文强调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性质,这也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论文对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建构进行了尝试,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原则与特点。论文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是加强教育、宣传与立法,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第二是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生态优化;第三是狠抓食品安全与饮用水,切实改善民生;第四是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五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管理与实施。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论文认为在以人为本的总原则下,还包括法治原则、民主原则、平等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与节约原则。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论文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央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是现代化、工业化与生态化相结合的,必须将借鉴别国经验与立足本国国情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论文还详细论证了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指出三方面的关系在本质一致的前提下,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在实践上存在的矛盾以及解决的方法。本论文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不断加剧的生态环境压力,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说明我们在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整体良性运行方面的认识更加科学、深化了。建构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以更好的阐释科学发展观,就成为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论文可以作为这方面的一个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