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雷火灸与艾灸治疗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探索雷火灸作为外治法改善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期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66例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病例主要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护理中心病房、中医特色门诊及妇科门诊。治疗组患者接受雷火灸治疗,对照组接受艾灸治疗。两组操作方法及疗程均为:单数次治疗时取穴气海、关元、中极、子宫(双),双数次治疗时取穴腰阳关、次髎(双),使用长斗式灸具盒装放灸条,并用长毛巾覆盖,固定灸具盒,每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一周2次,连续治疗4周,共8次。使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KI)、中医症候积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在治疗前、后分别评估患者症状及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1.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分析,雷火灸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艾灸组为90.91%,雷火灸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艾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KI总评分上,雷火灸组与艾灸组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雷火灸组KI评分显著低于艾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KI各项症状评分上,雷火灸组治疗前后对比,除骨关节痛、头痛外(P≥0.05),其余11项症状均有改善(P<0.05),艾灸组治疗前后对比,除失眠、情绪波动、心悸、皮肤蚁走感外(P≥0.05),其余9项症状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在感觉异常(P<0.01)、失眠(P<0.01)、情绪波动(P<0.01)、性生活(P<0.01)、泌尿感染(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中医证候积分上,雷火灸组与艾灸组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雷火灸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艾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在SAS评分上,雷火灸组与艾灸组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雷火灸组SAS评分显著低于艾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烫伤、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雷火灸与艾灸均能改善肾阳虚型围绝经期妇女相关症状及焦虑情绪,且雷火灸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