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Bcl-2、COX-2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意义及疗效预测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宫颈癌,且同时符合新辅助化疗(NACT)适应症的患者22例。入组患者均行1疗程新辅助化疗。采用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为TP方案,即紫杉醇135-175mg/m2(第一天,静脉化疗)+顺铂60-70mg/m2(第二天,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NACT后10-14天以实体瘤缓解评价标准(RECIST)初步评价宫颈癌NACT疗效。以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入组宫颈癌患者行NACT前后Bcl-2、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判定采用半定量标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Bcl-2、COX-2在NACT前后的表达差异应用秩和检验;Bcl-2、COX-2在NACT前后的高表达情况、不同临床疗效的宫颈癌组织在NACT前后的Bcl-2、COX-2的表达情况及Bcl-2、COX-2在NACT前不同临床疗效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均应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2例宫颈癌患者经NACT后约14天,利用妇检、B超或MR等检测方法观察其化疗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占9.09%(2/22),部分缓解(PR)占63.64%(14/22),疾病进展(PD)占4.55%(1/22),疾病稳定(SD)占22.72%(5/22)。总有效率(CR+PR)为72.73%(16/20),无效率(PD+SD)为27.27%(6/20)。2、宫颈癌患者行NACT前后Bcl-2、COX-2的表达情况:经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Bcl-2、COX-2的表达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有效(CR+PR)中Bcl-2、COX-2的表达在NACT后出现显著下降(P<0.05);临床无效组中Bcl-2、COX-2在NACT前后的表达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疗效组NACT前Bcl-2、COX-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宫颈癌患者以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作为NACT的途径临床效果明显,近期疗效良好。其毒副反应少,患者耐受良好,安全性可靠。2、宫颈癌NACT前后Bcl-2、COX-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新辅助化疗后宫颈癌组织细胞凋亡增加、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其恶性程度下降。3、临床有效组中,NACT前后Bcl-2、COX-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临床无效组中,NACT前后的表达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表明Bcl-2、COX-2的表达情况不仅能反映宫颈癌细胞的增殖状态,而且对评价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具有肯定的临床意义,如果将Bcl-2、COX-2作为细胞标志物应用于判断临床疗效,将会更加准确。4、对于经新辅助化疗后临床效果不明显而Bcl-2、COX-2有所降低的病例,临床上能否延长NACT疗程从而达到化疗目的、增加手术机会,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5、Bcl-2、COX-2对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可行性及敏感性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