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劳动模范群体研究(1950~1960年)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l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950~1960年武汉市劳动模范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群体形成、群体构成、群体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对该群体做出评析.武汉地区的劳模表彰,是在“全国一盘棋”的大环境展开的,其自身的一些特殊条件则对其有一定影响。而1950~1960年与武汉市相关的各级各类模范的评选与表彰活动,则构成了该时期武汉地区劳模群体的形成过程,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年)、重点建设时期(1953~1957年)和全面建设时期(1958年~1960年)。该时期劳模群体各方面的结构构成情况,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武汉地区政治、经济等的变迁。男女劳模数量和比例的变化,反映出女性地位的上升与局限;劳模群体中党团员比例的构成变化,反映出劳模表彰中政治意识导向的增强;该群体的年龄构成与变化,反映出青老工人间的诸多关系;劳模群体所属行业构成情况,反映了武汉地区经济生产的主导性。该时期武汉劳模群体的构成凸显了经济建设居于主导,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治挂帅”影响的格局。该时期武汉地区劳模群体参与了一系列社会活动,主要是经济和社会政治活动两方面。经济生产的活动主要是宣传先进经验、推广先进技术和发动生产竞赛;政治活动主要包括劳模入党、参与政治运动、参与社会改革的宣传等。劳模群体通过各类活动在经济生产、政治构建和社会观念塑造上发挥了作用。同时,劳模群体自身显示了一定社会环境下经济与政治兼备的精神面貌。最后,劳模群体的主体性并未被湮没于官方主导下的劳模运作,二者是并存依附的关系。
其他文献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电力工业经过在中国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而水力发电却相对发展较为缓慢。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满足后方电力需要,国民政府进行了大量水力发电工
二战中的上海是一座救助难民极为出色的城市,除了我们熟知的犹太难民区外,法国神父饶家驹在第二次淞沪抗战时建立的上海南市难民区也是杰出的代表。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
介绍了实时传真在IP网上的应用模型,并详细描述了基于T.30与T.38协议关于实时传真的设计与实现,讨论了在实现中如何保证传真的质量.
[目的/意义]美国国防情报局围绕国防情报集中化整合而进行的改革是一场顺应冷战后国际安全环境变化的重要变革,对正值国防军队编制体制调整的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
结合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就基于xML的企业异构数据集成方法、企业内部数据交互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应用探讨.
我公司是生产烟草卷接设备的专业厂家,生产的PASSIM卷接机组烟支成形速度非常快.烟条速度在500m/s以上。在如此高的速度下,要保汪卷出烟支的表面质量,对烟支流动通道要求就应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