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常年居高不下。我国近年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逐年呈现上升态势,已经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但大量研究证实其发病是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复杂作用的结果。端粒长度异常将导致遗传物质不稳从而增加细胞癌变风险,而近期多项流行病研究也发现,端粒长度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可能存在关联,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结合主要环境因素探索外周血白细胞相对端粒长度和结直肠癌患病风险间的关联,同时对已发表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为进一步确证中国人群中端粒长度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间关联和关联强度、探究端粒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提供更多科学的依据。研究方法:1.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相关环境暴露信息,用t检验和χ2检验计算主要环境因素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关联。收集未经放、化疗处理的餐前血样并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应用qPCR实验法测定相对端粒长度。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环境因素以及相对端粒长度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的关联,并计算风险比值比。2.对截至2012年12月发表的关于相对端粒长度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关联的流行病学研究文献,用meta分析的方法计算合并关联强度,并计算纳入研究质量分值、研究间异质性和发表偏倚。研究结果:1.研究共纳入462例病例和467例对照,结果显示饮酒和结直肠癌家族史是影响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饮酒者的患病风险是非饮酒者的2.54倍,一二级亲属有结直肠癌患病者的个体患病风险是其他个体的1.80倍。以对照组相对端粒长度中位数为分界值进行二分组,较短的端粒能明显增加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OR=1.38,95%CI=1.06-1.78, P=0.016),但以年龄、性别、BMI、癌症家族史、吸烟和饮酒情况进行校正后,调整OR值略为下降(OR=1.36,95%CI=0.99-1.87, P=0.060);在以对照组TSR五分位数为分界值进行五分组后,发现端粒较短或较长者均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存在明显关联,原始与调整风险值均出现类U型趋势;以Q4组为参照(Q1为端粒最短组),Q1vsQ4、Q2vsQ4、Q3vsQ4、Q5vsQ4调整风险比值比分别为2.48、2.25、1.10、2.03,说明端粒过长或过短都有可能增加结直肠癌患病的风险。2. meta分析纳入6项研究,文献质量平均分为8.5,Begg检验未发现显著性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过短的相对端粒长度有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较短端粒长度患病风险约为较长者的1.21倍。研究结论:饮酒和结直肠癌家族史是影响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过短或者过长的端粒长度都可能显著性增加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meta分析结果也提示端粒过短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间存在显著性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