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技术(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检查正常成人及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肾脏体积、内部结构,肾脏血流分布,肾内各级动脉的脉冲多普勒血流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肾内各级动脉的血流参数提供临床价值。并将收集的病例进行中医分型,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技术与中医各证型特点及诊断的相关性。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观察病程发展及指导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无创评价糖尿病肾病提供一种较为客观的、量化的技术方法。 方法:选择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患者90例,根据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随后将90例患者进行中医四诊分型分组。应用彩色多普勒测量各组肾脏大小、肾血流灌注情况,并测量肾脏三级动脉血流的收缩峰值速度(maximal veloc ity,Vmax)、舒张期最低速度(minimal velocity,Vmin)、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将各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糖尿病组肾脏的长径(L)、宽度(W)、厚径(T)和体积(V)均比正常对照组肾脏增大(p<0.05)。 2.正常成人组肾脏皮质由肾实质外层向内延伸至锥体之间,回声均匀,等于或略低于肝脏或脾脏回声。髓质回声低于皮质,肾锥体呈顶端指向肾窦的圆锥三角形弱回声,皮、髓质分界清晰。二维超声观察各组糖尿病患者肾脏实质回声与正常成人组之间不全相同(p<0.05)。其中正常蛋白尿阶段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成人组之间肾脏实质分级无明显不同(p>0.05)。早期 DN患者、临床蛋白尿阶段 DN患者肾脏实质分级与正常成人组肾脏实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DN3组主肾动脉(master renal arteries,MRA)、段动脉(segmental renal arteries,SRA)、叶间动脉(interlobar renal arteries,IRA)的Vmax、Vmin均低于DN2组、DN1组及正常对照组,DN3组主肾动脉、段动脉Vmax与DN2组相比,P>0.05,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比较P<0.05,P<0.01,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DN3组主肾动脉、段动脉及叶间动脉的RI明显高于DN2组、DN1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P<0.01,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N2组三级肾动脉的Vmax、Vmin也低于DN1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RI高于DN1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P<0.01,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N1组的各级血流频谱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虽有一定的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4.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影技术(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观测低流速血流信号,并进行分级。各组糖尿病患者肾内血流分布与正常成人组之间不全相同(p<0.05)。其中正常蛋白尿阶段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成人组之间肾内 CDFI血流分级无明显不同(p>0.05)。早期 DN患者、临床蛋白尿阶段 DN患者与正常成人组肾内CDFI血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DN三组RI值的比较:痰湿血瘀型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P<0.05);痰湿血瘀型高于阴阳两虚型(P<0.05)。 结论: 1.超声常规检查肾脏对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2.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内彩色血流灌注、脉冲多普勒血流参数均有改变,其中以末梢动脉的血流参数变化显著,以血流阻力指数的临床意义明确。 3.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肾功能改变之前,即已存在肾脏体积的增大。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精密地测量肾脏体积的大小,且显示随病情损伤程度的加重,肾脏体积进一步增大。 4.糖尿病肾病肾内血流参数可以敏感地反应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病理改变情况,且能够对其病变程度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估,为临床检测糖尿病肾病提供了数字定量化的方法和指标。 5.DN不同中医证型之间与RI存在一定的差异。痰湿血瘀型的RI值明显高于其他两型。气阴两虚型RI值与正常组差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