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作用下单层球面网壳的动力性能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于网壳结构在静力作用下的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然而,对这类结构在地震等动力作用下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最近几年来,网壳结构在强震下的失效机理问题日益受到研究者的注意。在强震等动力荷载作用下,网壳结构既可能由于几何非线性导致“动力失稳”而倒塌,也可能由于塑性变形过度发展而导致“强度破坏”;还有可能是强度破坏和动力失稳综合作用的结果。 由于网壳结构形式复杂,杆件及节点数量巨大,导致了有限元建模的复杂性。计算模型的合理与否,决定了结构的计算可靠性。本文通过研究K型球面网壳的组成特点,采用自编APDL命令建立了合理的单层球面网壳的有限元模型,确保了结构的计算精度,同时节约了时间。 采用子空间迭代法研究了网壳考虑几何刚度影响下的自振特性,同时,通过参数分析得出了自振特性随矢跨比、跨度、分割频数、荷载大小及荷载分布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根据非线性有限元理论,本文选用理想弹塑性材料模型,并考虑了几何非线性的影响。此时,由于叠加原理不再适用,故不能像弹性时程分析那样把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结果和静力分析结果叠加求得结构的最大响应。作者认为:利用ANSYS软件的预应力模拟技术来施加静力荷载,再进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是比较合理的。 通过白编APDL命令分别计算了网壳结构在水平、竖向、三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了杆件进入塑性后网壳的地震响应及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网壳结构破坏前均经历一定程度的塑性发展过程,其破坏的真正原因是结构塑性发展和位形变化的交互作用,矢跨比较小的网壳倾向于动力失稳破坏。给出了K8型单层球面网壳地震内力系数的建议取值;同时研究了矢跨比对网壳抗震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青藏公路、G214多年冻土地区桥梁病害类型特点的调查,分析病害原因和破坏机理。 首次在多年冻土地区的依托工程中采用了自平衡试验方法和数据自动记录采集系统,取得
钢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发生的超低周疲劳断裂往往具有塑性应变大、循环圈数少的特征。传统断裂力学方法在预测材料断裂时均假设初裂纹已存在且在裂纹尖端存在高应变约束。而试验
1999年,我国从法国引进了一种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世构体系)。它不仅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好、节能环保等优点,而且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技术,减少用钢
滑坡是重大地质灾害之一。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已发现新老滑坡近30万处,其中灾害性滑坡1.5万处,每年因滑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亿元以上。因滑坡受灾或受威胁的,遍及全国20个省
多管式烟囱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一种电厂烟囱型式,其有众多优点,但多管式烟囱造价较普通钢筋混凝土烟囱要高。所以对此类烟囱进行分析且优化很有必要。ANSYS是使用十分广泛的大
近年来强烈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让人们认识到现行抗震设计思想在抗震设计理念和适应社会需求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成为了抗震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P
膜结构系统是由膜、索、桅杆、梁柱、基础等组件组成的结构,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曲面造型;可以覆盖大跨度空间,并且具有重量轻,结构性能优异的特点。现代意义上的膜结构在国外经过30
桥梁建成以后,由于受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构材料会被腐蚀和逐渐老化,长期的静、动力荷载作用,使其强度和刚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这不仅会影响行车安全,更会使桥梁的使用寿
随着我国经济和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现代建筑工程对其材料和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钢管混凝土能够适应现代工程结构向大跨、高耸、重载发展并满足承受恶劣条件的需要,符合现代
近年来,高强钢(fy≥460MPa)焊接箱型截面构件已在许多钢结构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对于焊接箱型截面压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