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绒藏族莫洛村调查及其保护规划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tdu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多样,民族众多,文化各异,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遍布各地。这些传统村落及民居建筑朴实生动,极富民俗内涵,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沉淀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了重要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农耕文明时代的乡村文明,是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宗教,规划,建筑等诸多学科的汇集。在四川甘孜这块地域广阔,山水秀美,物产丰富的土地上,汉,藏,羌等民族世代生息耕作,共同培育了具有浓郁特色的累累文化硕果。当地嘉绒藏族传统民居,朴实无华,与自然和谐共处,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至今仍然与当地社会息息相关,融为一体。其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技术价值是我国传统建筑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多得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本文以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内的莫洛村作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景观学的角度切入课题。深入莫洛村,开展实地调研,通过拍照、速写记录、单体测绘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丹巴的区位环境和嘉绒藏族的传统风俗,接着介绍莫洛村的现状情况,和整体空间形态,提出一系列问题与思考;再次从村落的空间形态,用地现状,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莫洛村空间结构,然后从单体民居建筑的平面形式、立面形式、外观特点、建筑材料、及建造工艺等方面对莫洛村内民居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并附上实地测绘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予以呈现;然后通过前面几章对莫洛村村落结构与单体民居建筑的现状分析,指出现其在当前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同时,做出全村总体布局研究性规划设计,提出莫洛村未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村民居住模式整治建议和地域特色合理的保护与未来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与概括。
其他文献
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是联合国中负责人类住区问题的机构,着力于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问题。本文从对课题的综合认识、人居署的组织机构的创建和运行、人居署如何应对人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国内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更新。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设施建设的产物,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对于服务于高速公路的有关设施——高速公路服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工因素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开放空间,具有宏观一中观一微观的层级结构。中观层面的城市公共空间通常是指与城市空间结构密切相关、功能具有相对明确性、环境具有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近年来建筑设计逐渐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性能。为了使绿色建筑的实现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全球各国相继推出了适应各自国家特点的技术评估
山岳类风景名胜区是风景名胜的一个分类,浙江省内有众多的该类型的风景区。本文通过实践调研、分析、整理等方法,对浙江省内的主要山岳类风景名胜区的植物景观营造活动进行了
绿色建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火力发电厂建筑在绿色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也已起步,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理论和全面的实践。本文旨在通过对火力发
随看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我国许多优秀的历史地段与历史地段遭到破坏,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丧失殆尽。因此处理好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维护历史文化的人文特色,提高空间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城市化的影响日趋增强,在新经济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发展背景下,中国目前进入了城市化的高速增长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城市建
目前,部分地区以城乡资源一体化为目标而全方位推进的撤村并点、农民“进城上楼”、大规模农民集中居住等建设行动,忽视了农村社会群体的特殊性和地域特色,实际上是对城乡发
园林图是在园林与人之间建立设计关联的重要媒介。对它的重新诠释及相应扩展,是在当代试图维持甚至继续演绎园林与人设计关联的重要途径和工具。借助对园林图在园林和人之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