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乳酸水平在毒蕈中毒患者转归中的评估分析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分析毒蕈中毒患者临床特征,探讨毒蕈中毒患者乳酸水平变化特点,并联合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指标、评分系统等分析毒蕈中毒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其在毒蕈中毒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毒蕈中毒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一般临床资料,检测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同时记录患者临床观察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计算入院24小时内q SOFA评分、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PSS评分、APACHEⅢ评分、SAPSⅡ评分,记录患者的出院生存情况。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比较不同临床分型间及不同生存组间数据的统计学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毒蕈中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毒蕈中毒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做相关性分析。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别评估乳酸及其他实验室指标与评分量表及两者联合对毒蕈中毒患者死亡的诊断价值。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101例临床资料。2、流行病学资料:本研究101例毒蕈患者中,中毒年份在2020年19例(18.81%);中毒月份在每年6月者共53例(52.48%),占比最高;101名患者均来自江西省境内,其中最常见的居住地址是上饶市39例(38.61%)。3、不同临床分型资料:根据症状及化验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以下5种临床分型,其中有胃肠炎型患者31例(30.69%),肝损型表现34例(33.66%),肾损表现13例(12.87%),横纹肌溶解型表现17例(16.83%),神经精神型表现6例(6.53%)。横纹肌溶解型患者Lac水平最高,为4.4(1.95,8.7)mmol/l,其次为肝损型[2.2(1.45,3.15)mmol/l]、肾损型[1.5(1.2,2.7)mmol/l]、胃肠炎型[1.4(1.1,2.1)mmol/l]、神经精神型[1.3(0.98,3.63)mmol/l]。五组间患者Lac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Lac在胃肠炎型与肝损型(P=0.006)、胃肠炎型与横纹肌溶解型(P<0.001)、肾损型与横纹肌溶解型(P=0.012)、横纹肌溶解型与神经精神型(P=0.007)中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4、存活组与死亡组资料:两组间患者WBC、PT、APTT、PTA、INR、ALT、AST、TBIL、CKMB、Lac水平比较,q SOFA评分、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PSS评分、APACHEⅢ评分、SAPSⅡ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c、APACHEⅢ评分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分析显示Lac、APACHEⅢ评分均与死亡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4、0.431,P值均<0.01)。将Lac、APACHEⅢ评分行ROC曲线分析示:Lac预测毒蕈中毒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687~0.936),最大约登指数对应Lac界值为3.86mmol/L(灵敏度0.625,特异度0.894);APACHEⅢ评分预测毒蕈中毒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95%CI:0.750~0.931),最大约登指数对应APACHEⅢ评分界值为38.5(灵敏度0.875,特异度0.647)。进一步针对Lac联合APACHEⅢ评分预测毒蕈中毒患者预后,发现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773~0.954),较单独Lac和单独APACHEⅢ评分预测毒蕈中毒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大,预测效能更高。结论:1、本组研究中毒蕈中毒患者中毒月份多在6月份,居住地址最常见为江西省上饶市。2、五种临床分型间横纹肌溶剂型Lac水平最高,其次为肝损型、肾损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不同临床分型间La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3、存活组与死亡组间患者WBC、PT、APTT、PTA、INR、ALT、AST、TBIL、CKMB、Lac水平比较,q SOFA评分、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PSS评分、APACHEⅢ评分、SAPSⅡ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Lac、APACHEⅢ评分对预测毒蕈中毒临床结局均有临床应用价值。将实验室指标与临床评分量表联合发现,Lac水平联合APACHEⅢ评分对毒蕈中毒死亡风险预测价值最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浆CLEC-2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炎症介质、免疫功能、凝血功能、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探讨活化血小板表面CLEC-2在脓毒症发病机制和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患者70例分成脓毒症组(n=37)及脓毒症休克组(n=33),选择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35),根据28天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
学位
目的:探索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及D-二聚体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选取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9年6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本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并未经针对性治疗的26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健康对照组由大数据体检中心筛选100例。原发性肺癌按照病理组织学分型可分为大致以下类型分别是: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腺鳞癌、肉瘤样癌、类癌、唾液腺型癌、未分类癌等。肺癌分期中总
学位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HFp EF的关系。评估老年住院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HFp EF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为HFp EF的诊断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治疗的新思路和靶点。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住院患者202例,其中HFp EF患者128例(HFp EF组),无HF患者74例(对照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将HFp EF组分为四个亚
学位
目的:腹膜透析(PD)是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然而腹膜透析临床实践中可供选择的腹膜透析导管(PDC)类型多样,各类型导管皮下段结构设计差异近来已在多次研究分析中证实对PD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尾端设计的差异对PD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尚有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腹膜透析导管尾端结构设计差异对PD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通过对所有相关文献筛选后进行Meta分析,以期为腹膜透析临床实践中,如
学位
目的:明确早期血脂水平与脓毒症患者预后是否有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合ICU住院患者,脓毒症148例(试验组),以及同期在体检科的体检患者152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脓毒症组与健康对照组一般基线资料,再将脓毒症组分为死亡组(n=52)与存活组(n=96)两个亚组,分析各变量与脓毒症预后的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 23软件包及极智分析软件进行
学位
目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指卒中后6个月内出现的各种类型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目前尚未发现可逆转这一疾病进展的有效治疗措施。因此,建立PSCI风险预测模型,尽早识别高危PSCI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制定正确的治疗决策,可以延缓急性脑梗死的进展,无论是对患者个人还是社会,都是十分有益的。方法:随机选取2019-2021年
学位
论文写作对于教师的知识建构具有重要价值。论文写作能够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的协作与互动,即本土经验理论化、公共理论实践化。知识管理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构成了这一过程的基本机制。教师可以采用"基于案例的理论建构"与"基于理论的案例设计"两条写作思路,建立起经验与理论协同发展的格局,建构教师职业独特的知识基础。
期刊
研究背景及目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 EF)是以心脏舒张功能不全为主要特征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类型。国外研究显示,HFp EF在全部HF中占有的比例约为40%-71%[1]。高血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HFp EF的主
学位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结合呼吸训练对稳定型慢阻肺(COPD)患者临床症状、活动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3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稳定型COPD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方法结合呼吸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为期8周。观察2组肺功能情况、m MRC评分表、6 MWD结果。结果 2组患者
期刊
背景: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急性复杂性阑尾炎与不良的预后相关。术前识别穿孔或坏疽阑尾炎患者可能对手术时机和非手术治疗策略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中,低钠血症是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已被证实与术后30天复发率及死亡率增加有关。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低钠血症与急性复杂性阑尾炎之间存在相关性,但相关研究的结论存在较大差异。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回顾低钠血症与急性复杂性阑尾炎之间的相关性,期望为急性复杂性阑尾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