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平台分析杨志宏医师治疗结疗肠脑炎动大脉鼠硬化IL性-6眩及晕的用药规律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wa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分析和总结导师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用药规律,包含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常用药对、核心组合及新方组合,为临床治疗动脉硬化性眩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导师门诊眩晕复诊病历,筛选其中的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病历,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临床采集系统录入病历,由双人负责录入数据,以确保数据源的准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数据分析系统”模块中的“中药方剂分析”功能,利用系统“查询”功能,提取出录入系统的方剂329首。然后点击相应功能按钮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药物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分析、新方分析;通过统计报表进行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的统计;应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40,置信度设置为0.9,点击“用药模式”得到常用药对39个,包含中药8味;点击“规则分析”,导出关联规则的药对20个;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点击“新方分析”,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点击系统中“聚类”按钮,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提取新方核心组合12个,点击“提取组合”,形成6个新方。  结果:整理出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处方329首,共使用中药139味。其中使用频次前10位分别是天麻、川芎、茯苓、钩藤、葛根、炒白术、清半夏、陈皮、菊花、丹参。得到常用药物组合39组,包含中药8味,使用频率前五的组合分别是川芎-天麻、钩藤-天麻、川芎-茯苓、茯苓-天麻、葛根-天麻;眩晕之证型统计中痰浊中阻型占首位,共160次;中药四气中温性药占主导作用,五味中甘味居首位,归经统计显示,以肝经为主导,药物归肝经共2442次,归脾经共1737次,归肺经共1371次,归胃经共1336次;核心组合12个;新方6个。  结论:导师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以平肝息风、活血化瘀、健脾渗湿化痰等药为主。中药四气中温性占主导作用,寒性次之,分别占33%、30%,说明导师在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时注重寒温并用,寒温平调。中药五味甘味居首位,占38%,辛、苦次之,均占27%。甘入脾(属土),说明导师论治眩晕注重补益,苦味药占27%,位居五味第二,说明导师在用药时注重攻补兼施。药物归经统计显示,以肝经为主导,药物归肝经共2442次,归脾经共1737次,体现了导师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注重从肝脾论治,肝脾共调。核心组合12个,新方组合6个。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实现了对导师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用药的规律分析,为临床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有效指导。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膜性肾病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探索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疗思路,并指导此法应用于临床。  
以山东单县生物发电工程(灰杆燃料)和辽宁黑山生物发电工程(黄杆燃料)为背景,以提高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厂运行效率及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为目的,提出了生物质能直燃发电厂综合自
一、课堂——学生展示特长的舞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
目的:通过观察寒性的金银花与热性的肉桂两种药物作用于正常大鼠后,其舌象、肛温、脉率、自主活动等情况与正常大鼠的区别。以了解金银花与肉桂这两种寒热药物对大鼠舌象、肛温、脉率、自主活动的影响,进而证明中药的寒热药性对机体作用的差异,并对大鼠舌色进行定标。方法:采用正常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并随机分为正常组、金银花高剂量组、金银花低剂量组、肉桂高剂量组、肉桂低剂量组。观察灌服寒热药物,金银花或肉桂
目的:总结雷根平主任医师“三补三泻”(培、补、固、宣、清、通)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经验,为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思路。  方法:研读雷根平主任医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