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v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膜性肾病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探索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疗思路,并指导此法应用于临床。  方法:本研究为通过随机对照,观察以益气活血化瘀组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数据来源于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西京医院中医科、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进行西药治疗和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观察24周,分别对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肌酐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观察患者症状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等,对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疗效做出评价。  结果:治疗前,进行两组基线数据相比,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1)临床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46.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24h-UTP: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24h-UTP均显著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观察组降尿蛋白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TP、ALB:两组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TP、ALB均升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TP、ALB均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CHOL、TG:两组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CHOL均下降(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试验组CHOL较对照组下降(P小于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TG均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肝、肾功能:两组治疗前后,AST、ALT均正常,无肝功能损害;肾功:BUN、SCr均正常,无肾功能损害。(7)HGB:两组治疗6个月后,HGB均明显下降,血栓风险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益气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西医治疗气虚血瘀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组,临床疗效确切。(2)中药益气活血化瘀方案联合西药在降低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血脂、改善患者水肿、乏力、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等症状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组,在升高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方面效果相当。(3)两组治疗前后均无肝肾功能损害。
其他文献
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 sclerosis,AS)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引起AS与CHD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以血脂异常为最重要致病因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