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硅酸盐水泥基础理论及有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利用DSC差热扫描仪、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超声波强度测试仪、高温高压养护釜及强度计等仪器设备对嘉华G级水泥在25~200℃温度范围水泥的水化硬化过程、水化产物组成及形态、显微结构及水泥石强度性能等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检测和研究。详细地分析和评价了温度、外加剂及加量等对水泥水化过程及强度所产生的影响规律及本质。提出了随温度升高水泥水化速度加快,并在较高温度下C3A、C3S、C2S放热峰存在相互重叠的趋势;温度超过110℃后,原浆水泥主要水化硅酸钙产物为C2SH、而加硅砂后在养护24和48小时条件下150℃出现C5S6H5、160℃出现C6S6H等产物变化特征与规律;给出了水泥石主要产物的形貌特征及水泥石中产物胶结状态随温度的变化特点;明确了硅砂的界面反应特征、孔隙度变化特点等与温度等条件的密切关系;揭示了温度、硅砂及硅砂加量三者对水化过程、产物及结构的影响本质。得出了水泥石存在110℃和150℃两个临界温度强度衰退点的高温强度衰退特征;加入硅砂能有效抑制高温强度衰退,合理加砂量范围为30%~45%;原浆水泥110℃后随养护时间增长强度下降,加砂水泥110~150℃范围内存在二级台阶式强度发育特点及在150℃后强度有突变增长等变化规律;给出了有关外加剂对强度发育与变化的影响特点,揭示了温度、外加剂及其水泥水化过程与强度性能变化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和影响本质。从而达到了确立嘉华G级油井水泥的高温强度衰退临界温度及合理加砂量的确定的目的,为进一步优选和设计以G级水泥为基础的深井水泥浆体系建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