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沼泽”中的矛盾共同体:身份认同与奥尔罕·帕慕克作品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变成了一个寻根的时代。在过去的一两个世纪里,人类目光所及之处已经完成或正在经历着大大小小的崩塌,上至民族国家、社群、宗教,下至种族、性别、阶级和身份,传统信念所铸就的玻璃塔,在面临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时,霎时间崩裂成无法修复的碎片。由此,关注记忆或地理、空间乃至风景,找回正在失去效力的个人、集体和国家纽带,就成了我们在这个变化急剧到令人困惑的时代唯一所能做的事情了。如果说地方是一个场所,空间是一个被在场的行动、人类活动、记忆叙述和象征符号激活的地点,那么欣赏风景就是教人去感悟这种叙述轨迹或符号特征。类似于某种意识形态,风景作为一种媒介在社会和主体性身份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奥尔罕.帕慕克这位土生土长的伊斯坦布尔人,在他长达四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始终站在东西方的交界处——博斯普鲁斯大桥上,观察、凝视、描绘、叙述他多灾多难的故乡,不仅回顾其繁华的前朝旧梦,而且展望着这座城市的未来,聆听与欣赏自始至终缠绕其间,几乎为伊斯坦布尔代言。帕慕克的作品涉及小说、回忆录、散文集,无不是以故乡伊斯坦布尔为中心。可以想象,站在博斯普鲁斯大桥上观察或是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漫游的帕慕克,将自己对这个城市全部的情感都倾注在了自己的笔下,展现给观者的就是那些精挑细选出来的小人物、破败的街区、海峡上的乌烟瘴气。这与风景作为文化媒介的实践作用不谋而合。在帕慕克的带领下,观者通过观看想象的伊斯坦布尔风景,体会想象伊斯坦布尔的方法,发现人与城市、自我与他者、怀旧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在矛盾的共同体中找到或者迷失自我。论文以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文学伊斯坦布尔为研究对象,结合文学研究的空间、地理、风景转向等研究热点,以风景作为文化媒介的实践作用、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围绕“表征与归化”这一中心,透过“自我与他者”这对二元关系,分析作品如何想象一个城市、建构一个地方和空间的社会、历史以及美学特征,影响观者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身份构建与认同。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开辟三章探讨帕慕克作品在其观者与其作为景色和想象的共同体的地方——伊斯坦布尔的某种关系中对观者进行质询,发现共同体中身份认同的吊诡和复杂。第一章观照帕慕克构建的文学伊斯坦布尔的风景。通过考察帕慕克作品的微观特征和宏观表征,尤其是围绕故乡伊斯坦布尔所进行的主题创作,凸显伊斯坦布尔空间生产中贫穷、破败、迷失的特点,并围绕身份焦虑与追寻、寻常与传奇来观照想象的伊斯坦布尔的风景。第二章围绕想象伊斯坦布尔的方法,解读文学伊斯坦布尔书写方法中的双重表现。紧扣观者与伊斯坦布尔的关系,对观者进行质询,展现帕慕克的作品如何把文化和社会建构自然化,把一个人为的世界再现成似乎是既定的、必然的。通过展现纪实与虚构、东方传统与西方叙事、个人记忆与集体想象的紧密联系与悖论之处,揭示文学伊斯坦布尔作为回忆对观者进行质询的过程。第三章紧扣“认同的吊诡与复杂”,探讨想象的共同体在观者的身份构建过程中发生的或表或里的潜在的影响。结合帕慕克的个人身份和城市史料,考察伊斯坦布尔在人们身份构建的过程中的吊诡之处,结合帕慕克的文化诗学风格“呼愁”谈身份认同困境的深层焦虑。论文主体从帕慕克对“想象伊斯坦布尔的风景”、“想象伊斯坦布尔的方法”、“认同的吊诡与复杂”三部分层层深入,步步论证,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最终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帕慕克以伊斯坦布尔为中心创作的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仅是其对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社会建构进行的个人阐释,而且是通过对伊斯坦布尔怀旧似的叙述,放大了个人动态身份建构的过程。观者在欣赏这一文化媒介时,不仅能动地欣赏着这一城一景,寻找着自己想要认同的自我与他者,而且也在被动地接受其制造着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自然地出现了认同的吊诡与复杂之处:人们乐于通过列举自己独创性的特点将自己与他者区分开来,即使这种分类毫无意义,所有一切身份之谈,都是可耻的吹嘘和自我膨胀。在经历了羞耻、愤怒、悲伤之后,最后形成了他们特有的呼愁。这种独有的身份,让他们摒弃了傲慢的他者所具有的一切特征,从而达到了可笑的“双赢”的局面。
其他文献
物理模型试验是研究页岩矿床开采技术的重要手段,作为模型试验的基础,相似材料配比试验的准确性对模型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有很大影响,目前相似材料配比试验研究中定量研究少,导
DNA结合蛋白在分子生物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影响基因表达调控、DNA复制等活动。然而以生物实验的方式识别DNA结合蛋白,耗时且昂贵。数据分析的方式已成为识别DNA结合蛋白的重
大数据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在互联网浪潮下,大数据应用于公共信用监管方面相关研究,各国均针对大数据提出了发展规划或构想,并在政策、法律上予以倾斜。商事制度改革后,市场主体数量激增后,事中事后监管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否将“大数据”的乘数效应和“互联网+”的增量效应作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驱动力量,产生巨大的化学效应值得研究。本文将大数据背景和企业信用监管紧密结合,通过对公共治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关于男女平等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随着政策的深入人心,广大妇女的思想观念和家庭地位都发生了重大转变。新疆是我国发展较慢的地区之一,多个游牧民族生活于此,是研究牧区妇女的理想选地。随着我国实力在各方面的不断发展,新疆女性的家庭地位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妇女一样也在发生了的巨大变化。本文从民族学、社会学有关女性研究的视角出发,以妇女家庭地位测量指标、妇女生命周期概念和社会性别
学位
本文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复杂环境下轨道交通关键承载结构材料破坏特征及恢复技术研究》任务为依托,以四川都汶高速山区某混凝土桥梁桥墩群修复工程为背景进行试验研究
本论文以德国剧作家莱辛(1729-1781)的剧作《明娜·封·巴尔恩赫尔姆》和《智者纳坦》的文本为依据,分析莱辛的人道主义思想在上述两部剧作中的体现,并探究作者在两部剧作中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一种以预制构件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经组装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形式,采用此种结构形式可有效缩短施工周期,且具有一定的环保功效。当前国内装配式混凝土工程多在基础以上二~三层处设置转换层,从而把施工分成两部分:转换层以下为现浇部分,转换层以上为预制部分。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可保证底部耗能能力强于上部,但缺点也较明显:不仅拖慢了施工周期,还降低了结构装配率,使装配式结构名不符实。基此,本文拟开展
非政府组织遍布世界各地,它们在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举世闻名。非政府组织支持政府在政府无法接触到的情况下,向人民提供特殊需要和服务。尽管非政府组
目的:糖尿病曾经被认为是西方和富裕阶层的疾病,现在糖尿病已全球流行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通过检测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非酒精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早已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44127亿元。但与此同时,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高投资驱动的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