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为起始原料,与三氯化磷反应生成长碳链脂肪酰氯。然后采用肖顿-鲍曼(Schotten-Baumann)缩合法,在弱碱性条件下,长碳链脂肪酰氯与甘氨酸、谷氨酸或赖氨酸进行缩合反应,再经过酸化、成盐得到了四个系列的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即甘氨酸系列、谷氨酸单钠盐系列、谷氨酸二钠盐系列和赖氨酸系列。对所合成的系列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进行了表面性能、泡沫性能和乳化性能的研究。表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系列表面活性剂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cmc和Ycmc随之减小。但赖氨酸系列产品的表面张力却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规律;含有双尾长碳链的赖氨酸系列比其它单尾系列的HLB值小,即赖氨酸系列的亲油性更强。而谷氨酸二钠盐系列比单钠盐系列多一个亲水基,因此二钠盐系列的亲水性更强;同一系列产品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表面吸附量增加,分子在表面上所占的面积减小,而赖氨酸系列的表面吸附量却随着疏水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而相应的am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这与赖氨酸系列特殊的分子结构关系密切。泡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甘氨酸系列不论是发泡性还是泡沫稳定性都非常好。谷氨酸单钠盐系列和二钠盐系列的发泡性都比较好,但二钠盐系列的泡沫稳定性不理想。赖氨酸系列产品的泡沫性随着碳链的增长先增加再降低,直至几乎无泡沫。乳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系列产品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对油相的乳化效果越好。但赖氨酸系列的乳化性仍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将所合成的表面活性剂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 AEO9)复配后,谷氨酸系列和赖氨酸系列的乳化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而甘氨酸系列的乳化性变化不明显。在同一复配比时,大体呈现随着疏水基长碳链的增长乳化性逐渐变好的变化规律;而不断增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复配比也可以改善产品的乳化性。但在谷氨酸单钠盐系列和赖氨酸系列的复配体系中,疏水基碳链最长的产品乳化性却出现减小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