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资源网络化、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它们正在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信息资源保障中心,其服务对象的需求在这种环境下变得更加多元化,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采集、服务方式等产生了巨大影响。高校图书馆怎样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和要求,更快更好的发展,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研究如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我国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模式,以推进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改革,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知识服务体系。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新的环境变化及挑战。文章首先运用组织结构理论,在对所采集的全国排名前40名高校图书馆样本的组织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得出高校图书馆现存组织结构存在的影响其发展的几大弊端,提出高校图书馆必须进行变革的观点,并利用组织变革理论、组织设计理论,提出了变革的途径和方法,并据此设计了三维立体组织结构模型。该模型改变了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使高校图书馆由文献知识的粗放型管理向学科专业集约化的管理转变,管理中的知识含量增加,管理更精细化,真正体现图书馆传播知识的功能。然后,采用了实证调查、理论分析等研究的方法,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剖析了中国高校图书馆人员配置变革的必要性,并运用人力资源管理论中的人员选聘、任用、培养、激励及考评理论,探讨了人力资源配置的策略,最终设计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的模型及程序。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变革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促进高校图书馆组织内部的结构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实现组织与环境相适应,以达到图书馆的自我改良、提高组织效能和效率,通过建立与组织结构相适应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达到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提高馆员工作积极性,促进组织内部的平衡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