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V相关胃癌中芳香烃受体表达及调控机制的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f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作为人类高发肿瘤之一,是全球癌症相关致死性疾病第三大原因。胃癌发生受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其中EB病毒相关胃癌(Epstein-Barr virus associated gastric cancer,EBVa GC)约占10%。EBVa GC具有独特的致瘤特征,且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最早作为环境污染物受体而被发现,介导多种环境污染化合物如2,3,7,8-四氯二苯-对-二恶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s)、二苯呋喃类等在人体内的致癌过程。近期研究表明,AHR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发展有关,参与调控肿瘤细胞增殖、迁移等生物学行为,而AHR在EBVa GC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明确AHR在EBVa GC中的表达及其发挥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AHR受EBV调控的潜在机制。研究方法:1、运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对38例胃癌组织石蜡切片(包括19例EBVa GC和19例EBV阴性胃癌(Epstein-Barr virus negative gastric cancer,EBVn GC))进行染色,检测AHR表达情况。同时,检测19例EBVa GC组织中潜伏膜蛋白2A(Latent membrane protein 2A,LMP2A)表达情况。2、分别选择EBVa GC细胞系(GT38、GT39、SNU719、AGS-EBV)和EBVn GC细胞系(SGC7901、AGS、BGC82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AHR及其下游靶基因细胞色素P450 1 A1(Cytochrome P450 1 A 1,CYP1A1)和细胞色素P450 1 B 1(Cytochrome P450 1 B 1,CYP1B1)表达水平。3、选择AHR内源性配体2-(1′H-吲哚-3′-羰基)-噻唑-4-甲酸甲酯(2-(1′H-indole-3-carbonyl)-1,3-thiazole-4-carboxylate,ITE)分别处理EBVa GC细胞系和EBVn GC细胞系,运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运用transwell分析方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4、在AGS细胞中敲低AHR表达后加入ITE,同时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改变,验证ITE是否通过AHR通路而发挥相关功能。5、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法(Bisulfite Genomic Sequence,BGS)检测EBVa GC和EBVn GC细胞系中AHR基因启动子部分区域甲基化状态。6、在EBVn GC细胞系SGC7901中转染EBV编码LMP2A基因的重组质粒,采用RT-q PCR和WB方法检测转染效率,观察过表达LMP2A后AHR及其下游基因CYP1A1和CYP1B1的表达变化。7、在EBVa GC细胞系SNU719和AGS-EBV中转染靶向LMP2A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 RNA,si RNA),检测AHR及其下游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8、使用ERK通路抑制剂PD0325901和靶向ERK1/2的si RNA作用于稳定转染LMP2A的SGC7901细胞中,检测AHR表达变化,探究LMP2A是否通过MAPK/ERK通路调控AHR表达。结果:1、AHR在EBVa GC组织高表达率仅为5.62%(1/19),明显低于EBVn GC组织(36.84%,7/19);19例EBVa GC中,有11例LMP2A阳性(11/19,57.9%),且AHR均呈低表达。2、AHR及其下游靶基因CYP1A1和CYP1B1在EBVa GC细胞系的m 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EBVn GC细胞系。3、经AHR配体ITE处理后,EBVn GC细胞系细胞增殖加快、细胞迁移能力增强,而EBVa GC细胞系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均无显著改变。4、敲低AGS细胞AHR基因后,ITE的促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被抑制。5、EBVa GC和EBVn GC细胞系中AHR基因启动子区均呈低甲基化状态。6、在EBVn GC细胞SGC7901中稳定转染LMP2A后,AHR及其下游基因CYP1A1和CYP1B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使用si RNA靶向敲低EBVa GC细胞SNU719和AGS-EBV中LMP2A基因表达后,AHR及其下游基因CYP1A1和CYP1B1表达水平增加。7、在SGC7901细胞中过表达LMP2A后,ERK通路激活;分别使用MEK1/2抑制剂PD0325901和靶向ERK1/2的si RNA阻断ERK通路活化后,AHR表达上调。结论:1、EBV感染抑制AHR在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水平。2、EBV感染能抑制ITE通过激活AHR经典通路促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3、LMP2A可通过激活胃癌细胞中MAPK/ERK通路抑制AHR表达。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在进行住宅购买时,住宅景观环境的好坏已成为消费者辨别住宅档次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住宅景观环境是由园林景观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对园林企业的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园林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大环境下,园林施工企业必须把园林景观工程成本管理放到更高的层面上。然而,现阶段虽然大多数的园林企业越来越重视成本管理,但由于对项目成本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普遍存在的γ疱疹病毒,世界上约90%的人都曾感染EBV并获得适应性免疫。在特定的情况下,EBV感染可导致多种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源性肿瘤的发生。EBV相关胃癌(EBV-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 GC)是胃癌的一种独特的分子亚型,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异常高甲基化的表观基因型状态在EBVa GC的发展过程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肾脏免疫儿科收治的17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病例组,根据是否合并肾脏损害将病例组分为非HSPN组(非紫癜性肾炎患儿104例)、HSPN组(紫癜性肾炎患儿70例)。另选择同期体检的16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Bl
研究背景: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疱疹病毒科γ疱疹病毒亚科成员,可感染全球90%以上的人群。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也是重要的DNA肿瘤病毒,主要与人类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性肿瘤有关,如淋巴细胞源性的Burkitt’s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和NK/T细胞淋巴瘤等,以及上皮细胞源性肿瘤如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高患病率、给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炎症性肺病。气道慢性炎症是慢阻肺的主要发病机制。其中,香烟烟雾等环境污染物刺激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释放,可导致气道重塑和肺实质损伤。伴有ka
目的:通过不同血液样本探讨Krüppel样转录因子2(Krüppel-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2,KLF2)、鸟苷酸结合蛋白5(guanylate-binding protein 5,GBP5)和双特异性磷酸酶3(dual specificity protein phosphatase 3,DUSP3)和结核(tuberculosis,TB)评分((GBP5+DUSP3
目的:检测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2(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2,EIF5A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关系;检测肝癌细胞系中EIF5A2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EIF5A2对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
医疗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以药养医”体制的弊病加重了患者的用药负担,引发医患矛盾,医闹事件时有发生。为继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我国政府开展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工作,到目前为止,集采工作已经进行到了第四批。集采的核心是将各省(区、市)的需求汇总起来,以量换价,实现药品降价的目的。作为医药供应链的零售者,各省(区、
目的:冠心病(Coronory heart disease,CHD)的明确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吸烟史、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肥胖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是临床上常用的益生菌制剂,本文旨在分析其对冠心病患者的各类肠道菌群数量及血脂、血糖和血压等三个主要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将自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纳为实验对象。无合并症冠心病患者的目标数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运动迟缓和静止性震颤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PD与基因突变、自噬功能障碍、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沉积、线粒体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相关,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清。自噬功能障碍可以引起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被认为是PD的可能发病机制之一。有研究发现,改善自噬功能障碍在PD神经保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能对PD具有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