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底吹熔炼过程中挡墙控流行为的研究

来源 :辽宁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yan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气底吹炼铜法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先进炼铜新工艺,具有富氧浓度高,原料制备容易,冶炼过程短,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但此工艺仍处于发展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限制了底吹炼铜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针对现有底吹炉反应区和沉降区比例不当、反应效率低,渣-金分离效果差、渣含铜量高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底吹熔池挡墙控流技术,以某厂年产10万吨底吹熔炼炉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来探究不同控流方案对熔池内气-液-渣多相流动传输行为的影响规律。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相似原理,建立相似比为1:9.3底吹炉的水模型,揭示了不同挡板数量,插入位置、深度和导流孔尺寸、角度和吹气流量参数等对炉内混匀时间和组分浓度传质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1)熔池内无挡墙时,虽然混匀时间较短,但反应区内反应效率较低。2)加入单挡墙后,随着挡墙插入深度由0 mm增加到128 mm,炉内混匀时间增加了84%;随着挡墙位置的后移距离由1110 mm增加到1250 mm时,混匀时间增加了11%,同时反应区与沉降区之间的传质行为有所削弱。3)单挡墙加入导流孔后,混匀时间随着孔径的增大而缩短,混匀时间缩短15%,导流孔倾斜角度对其影响不大。4)在熔池内加入双挡墙时,虽然能够提高反应区反应效率,但熔池内整体混合程度过差,严重降低冶金效率。(2)基于多相流VOF方法,建立了描述底吹炼铜熔池内的气-液-渣多相流传输行为的数学模型,在数值模拟结果与水模型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的基础上,考察了实际工况下不同控流方案和吹气流量等对底吹熔池内多相流场、气含率和液面波动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1)熔池内无挡墙时,熔池内气含率与反应区内流体平均速度较低;沉降区液面波动明显,渣-金分离效果不理想。2)加入单挡墙后,随挡墙插入深度的增加,气含率先增加后减小,当挡墙插入深度为0.9 m时,气含率最大为18%;随着移动距离的增加,熔池内气含量逐渐降低;随着导流孔直径从0 m增加到0.5 m,气含率从18%增加到18.7%。加入双挡墙后,熔池内气含率过低。3)所有控流方案都会减缓沉降区液面波动情况,为渣-金分离提供有利条件。加入单挡墙后,反应区内流体平均速度随着挡墙插入深度和导流孔直径的增加而增加,但随挡墙位置的后移而降低。综合分析后,本文最佳方案如下:单挡墙,挡墙插入深度0.9 m,挡墙位置距左边壁10.3 m,吹气流量0.68 kg/s,导流孔直径0.4 m,导流孔倾斜角度0°。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中的重点,许多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方法来促进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能力发展,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有效培养。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把语文教学的规律体现在语言与形式、情感与意义的统一训练中,体现汉语言文学的形象、情感、美学,使学生适应具体的教学环境,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美,感知美,创造美。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然后阐述目前小学汉语言文学教
期刊
基于纳米复合材料构建传感器是当前电化学传感领域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显著提高传感性能和分析复杂系统和实际样品的能力。基于化学修饰电极的新进展,构建了三种金属-有机聚合物传感系统。通过物理吸附和自组装的方法,利用几种碳纳米材料高效负载金属-有机聚合物构建电化学传感器。通过电化学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电化学传感机理。建立了一些具有高选择性
学位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墨家文化等方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民风民俗与道德价值观念,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推进民族发展方面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汉语言文学不仅属于独立的专业学科,更担当着传承本民族文化语言、文化知识的重任,甚至代表着我国文化发展实力。由此,该文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明确了汉语言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的作用,针对不足提出了解决对策,
期刊
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ECL)是指通过施加电压使发光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激发态,这些激发态在高能态返回到低能态时以光的形式放出能量的一种独特发光现象。ECL结合了电化学和化学发光的特点,不仅具有高的灵敏度和宽的检测范围,而且方法简单、信号稳定。此外,作为一种发光技术,ECL因无需额外的激发光源,从而具有接近于零的背景信号。这些优势使得
学位
汉语言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丰富的人文情怀与思想,研究内容主要包含文学史、语言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对于继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而言至关重要,这主要是基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使其能够以汉语言文学作为重要载体。因此,本文将结合汉语言文学自身的发展特点,深入探讨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路径,分析如何加大汉语言文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力度,进一步实现二者之间的融合发
期刊
羟基磷灰石(HA)是一种既存在于自然界,是脊椎动物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无机组成成分,又能人工合成的生物相容性无机材料。由于其表面富含羟基、热稳定性高,具有优异的离子交换性,使HA成为具有开发前景的新型无机材料。然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粉体类HA的研究,主要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羟基磷灰石纳米线(HAnW)的成功合成,因其优越的机械性能、不易团聚等特点,为拓宽HA材料的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本论文首先采用改
学位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因其结构明确,孔隙率高以及易功能化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荧光传感器的研究。基于MOFs材料的荧光传感器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的实时监测目标分析物,使得其在生物医学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其中,准确快速的监测生物体中发生改变的生化指标即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对于疾病的诊断乃至治疗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论文利用MOFs材料本身的纳米酶活
学位
固相微萃取(SPME)是一种微型无溶剂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该技术在1990年被提出。迄今为止SPME仍是最受欢迎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之一,具有操作简单、易于与色谱仪器联用等优点。纤维SPME是最常用的萃取方式,已被应用于众多样品分析物的检测。近年来,各种纳米材料被用作SPME的纤维涂层,其中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作为萃取材料的用途也十分广泛。本文以钛(Ti)纤维为基底,采用化学氧化及水热氧化的方法在纤维表面
学位
近来,海洋的发展与探索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因此对于提升海洋工程中钢材的表面性能在工业上是迫在眉睫的。为了改善钢材的疲劳性能,采用表面处理技术中的喷丸强化技术来提高其表面强度和硬度。本文提出一种速度高粒径小的超音速喷丸强化方法,以海工钢E690为研究对象,对超音速喷丸表面强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基于有限元和离散元,研究了超音速喷丸工艺参数(喷丸速度、弹丸直径、喷丸角度、喷丸质量流率、喷丸高度
学位
我国劳资关系中,作为市场主体的用人单位占据优势地位,劳动者相对弱势,为平衡劳资关系,《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对用人单位予以限制,只有在特定情形方可无过错辞退劳动者,否则应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规定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是无过失辞退制度的一种情形,因其规定较为笼统,实践中用人单位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时有发生,各地裁判机构对此条款的认定亦有分歧,长此以往将有损于劳资关系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