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处理褐煤对微生物产气量影响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gw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的天然气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开发非常规天然气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拥有丰富的褐煤等低阶煤资源,基于其具有易风化、含水量高、难以储存、燃烧易造成污染的特性,提出利用微生物降解褐煤产气的方法,解决褐煤高效清洁利用的难题,减缓天然气资源的相对匮乏,本研究采用物理和化学预处理法对褐煤进行预处理,后用已获得的微生物菌群对褐煤进行降解,通过预处理来提高生物产气量。本研究考察了破碎、球磨两种物理法、双氧水、硝酸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三种化学法这两类预处理法对胜利褐煤降解微生物产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物理预处理法中球磨法优于破碎法;化学预处理法中双氧水预处理法优于硝酸溶液预处理法优于高锰酸钾溶液预处理法;化学预处理法是在物理预处理法的基础上开展实验,化学预处理后褐煤降解的生物产气量提升更明显。物理预处理法中,分别考察了经破碎和球磨后的褐煤,粒度范围对微生物降解后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破碎法和球磨法处理下,均随着褐煤粒度范围的减小,产气量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在粒度范围400-500目时产气量达到最高,球磨后产气量整体高于破碎后。化学预处理法中,分别考察了使用双氧水、高锰酸钾溶液和硝酸溶液处理的褐煤,溶液质量分数等因素对微生物降解后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煤经双氧水溶液处理后(质量分数5%,固液比1:1,处理时间2 d),累积产气量高达39.65 m L,与原煤的产气量25.77 m L相比,累积产气量提高了53.86%;经高锰酸钾溶液处理后(质量分数2.5%,固液比1:2,处理时间2 d),累积产气量高达39.23 m L,与原煤的产气量33.47 m L相比,累积产气量提高了17.30%;经硝酸溶液处理后(质量分数2%,固液比1:2,处理时间2 d),累积产气量最高为36.30 m L,与原煤的产气量28.00 m L相比,累积产气量提高了29.64%。褐煤经双氧水、高锰酸钾溶液和硝酸溶液三种方式预处理后,产气量分别达到39.65m L、39.23 m L、36.30 m L,较原煤提高53.86%、17.30%、29.64%,且同条件下的双氧水在处理不同粒度范围的褐煤后,产气量达到43.50 m L,三种方法比较双氧水预处理法优于硝酸溶液预处理法优于高锰酸钾溶液预处理法。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查阅收集对骆驼胎盘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对骆驼胎盘化学成分及药效学研究不够成熟且不多,因此本项研究对阿拉善双峰驼胎盘干粉进行质量评价并初步探索驼胎盘干粉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迅速发展,铝电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铝电解控制过程中,铝电解槽温起着控制中心的作用,是影响铝电解电流效率重要的参数变量之一。然而
地裂缝是土体在地球内外应力以及人类活动作用下,在地表形成的一种带状破裂现象。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地裂缝灾害日益严重。由于存在大量的同沉积地裂缝,其活动特征和破裂扩展机制研究较少,本文以砂土的同沉积地裂缝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同沉积作用下隐伏地裂缝的破裂扩展研究,总结砂土的同沉积破裂扩展规律、演化过程,确定地裂缝上、下盘的变形带宽度,研究成果可以为地裂缝灾害防治涉及的避让距离和地基
生态公益林在保护全球的生态安全、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有不可否认的地位。二十世纪末以来,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逐一实施,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不断推进
面对严峻的全球资源紧缺和不断恶化的环境污染问题,以锂离子电池为主要动力来源的纯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开发逐渐引起了各汽车生产厂家的密切关注。准确地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SOH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的总体消耗量也不断快速增长,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在满足我国巨大能源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
随着自动化加工机器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加工过程已实现自动化,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但磨削过程还没有实现自动化,因此,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磨削过程为自动化磨削机器人的开发奠定基础。磨削是为获得产品理想形状而进行的精加工过程。与其他加工过程相比较,这是一个高纬高精的加工过程,加工期间释放出的高能量会使机器产生高温。砂轮与工件接触时的高温是导致热变形和箱变的根源,并最终导致热损伤。当然,热损伤的
肥胖是一种由于能量代谢失衡,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累积在体内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现代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然而,目前临床上仍没有确切有效的药物用于肥
为有效探究不同覆盖方式对作物生理生态指标及植株氮素累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于2017-2018年期间进行试验,设置了3种覆盖模式:生物炭覆盖(M1)、生物炭与秸秆联合覆盖(M2)
在复杂构造背景下,提高薄互层油气藏地震勘探精度一直是勘探开发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从理论上讲,高密度宽方位地震采集技术能较大幅度改善复杂构造背景下的地震勘探精度,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