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听神经脑池-内耳道段及与邻近血管关系的磁共振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exiny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MRI因具有很高的组织分辨力,可以清晰显示出脑池-内耳道段的面听神经及其邻近血管的走行,对面听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的诊断具有理想的作用。本课题运用3.0MR对正常人面听神经脑池-内耳道段及周围解剖关系进行研究,包括测量面听神经本身的结构数据及功能成像,并对面听神经与周围血管解剖关系进行详细分类,进而对面听神经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奠定基础。方法:1收纳健康志愿者105例,记录志愿者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和体征,排除头部手术及面听神经引起的面肌痉挛、神经性耳聋等症状于我院行MR T2FLAIR、3D-TOF序列及3D-FIESTA序列检查。并通过常规T2FLAIR图像排除志愿者脑梗死、颅内肿瘤、脑干、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岩骨畸形等疾病,3D-FIESTA序列图像用于面听神经的重组与测量。3D-TOF序列用于区分面听神经周围的动静脉。2利用3D-FIESTA序列对图像进行冠、矢状面重建,仔细观察神经的走行、粗细、形态等情况,测量面听神经脑池-内耳道段的长度,并分别统计左右两侧面听神经长度有无差异性。3将脑池-内耳道段中内耳道段内有无血管袢以及血管袢探入的深度分为三种类型:Ⅰ型,内耳道段不存在血管袢;Ⅱ型,在内耳道段存在血管袢,但是血管袢进入深度不足内耳道深度50%;Ⅲ型,为内耳道段存在血管袢,并且进入深度超过内耳道段深度的50%。4仔细观察邻近血管与神经距离最近处的部位,测量血管与神经的距离,根据测量的距离将血管与神经的关系分为四种关系:1压迫关系:神经和血管的接触部位有血管压迹,血管对其受压偏移;2接触关系:神经和邻近的血管之间最短距离为0;3邻近关系:神经和邻近的血管之间最短距离在0-1mm之间;4远离关系:神经和邻近的血管之间最短距离在1mm以上。5面听神经根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在原始图像及重组图像上观察邻近血管与同侧面听神经根长轴的最短距离处相应血管相对于神经根的方位(分上、下、内、外四个方位)。结果:1左右两侧面神经长度分别为2.0160±0.11647cm、2.0197±0.12807cm,左右听神经长度分别为1.9815±0.18884cm、1.9762±0.19072cm。面、听神经长度分别在左右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643、P=0.087)。2面听神经脑池-内耳道段血管袢与神经关系分型中Ⅰ型最多,左右两侧分别占61.9%、56.2%,其次为Ⅱ型较多,左右两侧分别占25.7%、30.5%,Ⅲ型最少,左右两侧分别占12.4%、13.3%;各型所占比例分别在左右两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687)。3双侧面听神经血管袢与神经关系分型中,在Ⅰ型中远离关系所占比例最大,右侧面神经、听神经分别占49.2%、54.2%,左侧面神经、听神经分别占43.1%、47.7%;Ⅲ型中接触关系所占比例最大,右侧面神经、听神经分别占64.3%、57.2%,左侧面神经、听神经分别占61.5%、53.8%;Ⅱ型介于Ⅰ型和Ⅲ型之间,在所有志愿者中,未发现血管与神经之间存在压迫关系的病例。4邻近血管与同侧面听神经根长轴的最短距离处相应血管相对于神经根的方位中,上方所占比例最多,占41.4%,其次为内侧和外侧较多,所占比例分别为32.9%、19.0%,下方所占比例最小,占6.7%。结论:1面、听神经长度分别在左右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面听神经脑池-内耳道段血管袢与神经关系分型中Ⅰ型最多,Ⅲ型最少,各型所占比例分别在左右两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血管与神经伴行距离越长,发生接触关系的几率越大。4邻近血管与同侧面听神经根长轴的最短距离处相应血管相对于神经根的方位中上、内方最多,下方最少。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三自由度讨论了单轴惯性激振器、线性弹性元件以及刚性振动放矿机的振动。重点分析了单轴惯性激振器水平力系对振动的影响。由于强调了各点竖向振幅相位差的存在,使本
目的构建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认知行为干预方案,探讨其对缓解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提高希望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开展恐惧疾病进展相关干预性研究提供借鉴。方法1.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肿瘤五病区及惠济院区肿瘤三病区符合纳入标准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两院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6周,每周1次,每次45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