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人权对话1997-2007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douhui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人权问题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重。中国如何处理外交中的人权问题,对自身的经济发展,乃至更好地融入全球化进程至关重要。本文以人权概念的哲学起源为出发点,对人权这个当今国际社会的争论点的理论来源进行一番探索,以期揭示争论的源头,并进一步阐述人权问题。本文的切入点为已有十年历史的中澳人权对话,因此中国和澳大利亚各自历来的人权外交政策也是本文的研究内容之一。澳大利亚的人权外交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多次联合国会议,当时的澳外长为澳大利亚人权外交的建立起了丰碑式的作用。中国的人权外交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各类国际会议上,中国向世界表明了自己在人权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为之后各个层面的人权外交定下基调。由于立场相左,中国与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思想交流和沟通渠道十分有限。1991年中国创造性地邀请澳大利亚派遣人权代表团访华,对于中国通过人权对话,加强与西方国家的相互理解开启了沟通的大门。本文的后半部分追溯并探究中澳持续了10年的年度人权对话。人权对话机制所包括的人权技术合作项目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其他文献
哈代(1840-1928),享誉全球的小说家,诗人。《无名的裘德》是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自它于1896年现世,就引起的争论颇多,褒贬不一,但随着时间的沉淀,多数的评论家和读者都因为它精致的
美国《统一商法典》是英美法系历史上最为杰出的一部成文法典,其重要地位是举世公认的。翻译介绍这样一部法典对于我国的商事立法和学术研究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对于这
礼貌是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种语言中。国外有许多著名的语言学家如Grice(1975),Goffman(1967),Lakoff(1973),Leech(1983)和Brown&Levinson(1978,1983)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
近年,系统功能语法正日益被视为语篇分析的有力工具。一提及语篇,语篇的连接与连贯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概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篇连贯,到九十年代形成了许多有关语篇分析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