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体制转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历史上最快的时期,城市空间形态也将面临着快速演变的历程。城市空间轴向发展作为城市空间地域拓展过程中,重要而高效的空间拓展模式之一,因其形态的经济性、生态性和成长性等突出的优势,而在现实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城市快速发展之际,深入研究我国城市空间轴向发展的形态特征和成因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首先,论文在对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综述的基础上,指出了城市空间轴向发展和城市发展走廊(或发展轴)的不同概念内涵,并提出了广义和狭义的城市空间轴向发展概念;建构了城市空间轴向发展的研究框架,即形态特征研究和成因机制研究。
其次,对城市空间轴向发展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性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空间轴向发展的历史演变分析,概括总结出基于不同空间范畴和功能构成的形态分类;从城市近域、城市地区和区域空间三个层面对城市空间轴向发展的形态(外部和内部)以及发展轴与城市本体之间关系进行了规律性的总结。
随后,对城市空间轴向发展的成因机制进行了解释性研究,包括两个层面,分别是深层结构因素层面和主要能动者层面。其中,深层结构因素层面包括经济技术因素、空间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制度政策因素4个方面;主要能动者层面则包含着城市空间轴向发展进程中的主要能动者地位变迁、作用和博弈,主要包括中央地方政府、城市经济组织、规划技术专家和城市普通民众等四种能动者。
最后,论文尝试从区域空间层面、城市本体层面对城市空间轴向发展进行了面向实际应用的相关策略研究,并对其交通诱导策略和适用性进行了重点论述。
论文的研究旨在初步建立起城市空间轴向发展的研究框架,将其作为对当前研究的解释,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