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中医状态学理论指导下,分析中青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中医状态要素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中青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潜在的风险和对策,为中青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制定个性化中医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思路。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78例正常高值血压的中青年人的临床表现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民族、籍贯、长期居住地、职业、家族史、生活习惯情况主要包括饮食、烟酒史等)以及血压、身高、体重等相关客观指标等,应用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系统软件,分析中青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医状态要素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讨论其结果所反映的临床意义。结果1.中青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基本信息(1)本次调查共纳入中青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共278人,其中男性104人,女性174人;青年141人,中年137人;食用肉类组居多,占65.4%,大部分人存在很少运动的情况,占72.6%,口味嗜好以偏咸居多,占42.8%;经常熬夜的人占52.5%;劳动类型以从事轻体力劳动居多,占64.1%;有将近一半的人体重指数呈超重(31.2%)或者肥胖(18.7%),吸烟者为(18.7%),饮酒者占(23.3%)。(2)本次调查中青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常见症状乏力、畏寒、目涩、神疲、失眠、头晕、烦躁、气短、口咽干燥等。2.中青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中医状态要素特征及差异(1)本次调查的278例中青年正常高值血压状态要素性质分布构成由高到低分别为实性状态要素湿、痰、气滞三种为主;虚性状态要素以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四种为主;部位分布构成由高到低分别为肾、心、肝、脾、肺。(2)按熬夜情况、运动情况、口味偏好、食用肉类、吸烟、饮酒等常见影响因素分组,发现经常熬夜和很少熬夜组在阴虚(P<0.05)状态要素积分存在差异,经常运动和很少运动组在痰(P<0.05)、阴虚(P<0.05)、肝(P<0.05)等状态要素存在差异,口味偏好对状态要素积分的影响无明显差异,食用肉类组和不食用肉类组在湿和肾(P<0.05)状态要素上存在差异。(3)本次调查中青年正常高值血压278人筛选出在生活习惯同有经常熬夜、很少运动、经常食用肉类为合并多因素组与单一因素(很少运动、经常运动、经常熬夜、很少熬夜、经常食用肉类组、不经常食用肉类)进行状态要素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得出多因素组与很少运动组在心(P<0.05)、多因素与经常运动组在痰湿和阴虚阳虚及肝(P<0.05),多因素组与不经常食用肉类组在湿和肝P<0.05)、多因素组与很少熬夜在阳虚和肝(P<0.05)等状态要素上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本次纳入的调查对象中青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常见症状为乏力、畏寒、目涩、失眠、神疲、头晕、烦躁等。2.中青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不同的生活习惯影响因素在中医状态要素上存在差异,部位以肾、心、肝为主;性质多为本虚标实,实性状态要素湿、痰、气滞为主;虚性状态要素以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