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掺杂的碱土硅酸盐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tia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发光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发光、显示、光信息传递、太阳能光电转换、X射线影像、激光以及闪烁体等众多领域,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稀土发光材料中的一类重要成员----碱土硅酸盐基荧光粉,它具有化学稳定性好和热稳定性高,应用领域广以及发光光谱宽等优点,因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采用高温固相法制作了Ca2-xSiO4: xEu2+荧光粉,在Eu2+的掺杂浓度与煅烧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烧结温度,制备了一系列样品,通过测得XRD数据显示 Ca2-xSiO4:xEu2+荧光粉的最佳煅烧温度为1300℃。在同样的Eu2+掺入浓度与固定的煅烧温度(1300℃)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煅烧时间合成了一系列样品,通过分析样品的XRD与激发和发射光谱数据,确定Ca2-xSiO4:xEu2+荧光粉的最佳煅烧时间为6 h。在以上确定的最佳煅烧温度(1300℃)与煅烧时间6 h条件下,制备掺杂不同浓度Eu2+的Ca2-xSiO4:xEu2+(x=0.1,0.05,0.02,0.01,0.005,0.002),在波长501nm的检测下测得发射带从300nm一直延伸到420nm,属于Eu2+的从4f到5d的跃迁。通过测得Ca2-xSiO4:xEu2+(x=0.1,0.05,0.02,0.01,0.005,0.002)发光光谱,确定了 Eu2+的最佳掺入量为 x=0.01。最后通过色坐标的计算,证实了Ca2-xSiO4:xEu2+荧光粉发蓝绿光,并随着发光强度的增加,色坐标向绿光区偏移。⑵用高温固相法,在煅烧温度1300℃,煅烧时间6h的条件下制备了Ca2-xSiO4:xEu3+(0.002≤x≤0.02)荧光粉并做了如下分析与讨论。测得掺入不同浓度Eu3+的XRD图谱,确定掺入少量的Eu3+不会引起基质晶格的变化,产物为纯相。测得了Ca1.98SiO4:0.02Eu3+的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并进行了讨论,在612nm检测下的激发谱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O2-的2p轨道到 Eu3+的4f轨道的电荷迁移带。另一部分为Eu3+的特征激发谱线,最高峰在393nm。测得在波长393nm激发下的激发光谱,属于Eu3+的4f6组态内的f-f禁戒跃迁。测得了Ca2-xSiO4:xEu3+(x=0.02,0.01,0.005,0.002)掺入不同浓度Eu3+的发射光谱。⑶用高温固相法在煅烧温度为1300℃,煅烧时间8小时,在一氧化碳做还原气氛的条件下,制备了Ca2-xMgSi2O7:xEu2+(0.002≤x≤0.02)荧光粉。测得不同掺入浓度下的样品均含有两种晶相Ca2MgSi2O7和Ca2SiO4,讨论了样品的XRD和激发与发射光谱。
其他文献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也教了好几个来回了.学生也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是我对每一批学生和每一年龄段的学生的要求却是不一样的.因为时代不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同,教师教育学生
识字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从文化精神与思想渗透中来提高识字教学效果,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识字教学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从中获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
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纵观历史,凡能重视人才,正确使用人才就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历史的发展
一九八九年6月23日——24日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举行。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增选江泽民、宋平、李瑞环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改组了中央书记处。江泽民在会上讲话,
复述课文就是指导学生经历了对课文的熟读与理解,在抓住文章的情节和主要词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的理解与加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小学语
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存在着弊端与误区,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体现多媒体的功效,又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话题.
环境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而传统能源的有限储量以及使用过程的环境污染问题已
光子晶体光纤(PCF)自1996年诞生后,因其具有的普通光纤无法实现的独有特性深受海内外科研工作者的青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光通信、传感及军事医疗领域。随着科研工作者的大量涌入,
艺术设计专业在中国的起步是比较晚的,在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寻找一条既可以传承中国文化,又能同时和国际文化接轨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文章主要阐述了艺术设
本文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挖掘了新教材中所增加的一些新材料,认真研究与总结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为了充分发挥新教材的资源优势,让教材改革切实地发挥其带动教育改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