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开菲尔粒的增殖研究及其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arst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一种牛乳发酵剂--类开菲尔粒进行了活化培养、增殖研究,并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对类开菲尔粒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分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 对类开菲尔粒进行传代活化,其活力逐渐提高。连续培养到第七代时,pH值为3.97,乳清析出百分率和总菌数分别为51%和19.18×10<7> cfu/mL,类开菲尔粒达到最高活力。此后,从第八代至第十二代类开菲尔粒的活力基本上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pH值为4.10左右,乳清析出百分率和总菌数分别为50%和19.00×10<7> cfu/mL左右。 在活化过程中清洗对类开菲尔粒活力影响较大。与不清洗传代相比较,采用每代清洗的方式,类开菲尔粒活力上升较慢,到第十二代时,pH值才达到4.78,乳清析出百分率和总菌数分别为43.5%和9.05×10<7> cfu/mL;即使采用隔代清洗,类开菲尔粒的活力也需要连续培养十代才能达到较高活力。 活化传代过程中,类开菲尔粒每一代的增殖率和总增殖率有一定的规律性。每一代的增殖率在第一代至第七代持续增加,在第七代增值率达到最大值12%,从第九代至第十二代基本稳定在9%左右。总增殖率从第一代至第十二代持续增加,在第十二代达到123.68%。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类开菲尔粒的增殖率与pH值、乳清析出百分率和总菌数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培养方式对类开菲尔粒的增殖有较大的影响。摇床培养有利于提高类开菲尔粒的增殖率。连续摇床培养七代后,类开菲尔粒的增殖率是静置培养的2.5倍。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影响类开菲尔粒增殖的3个因素中,培养温度较显著,接种量次之。类开菲尔粒增殖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时间24h、培养温度28℃、接种量3%。在最佳培养条件下,经活化的类开菲尔粒培养三代后,增殖率可达到105%。 从类开菲尔粒中分离得到三种菌株:M1、M2和M3。经过初步鉴定,菌株M1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M2为醋酸醋酸细菌(Acetobacter aceti);菌株M3为乳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lactis)。
其他文献
摘要:为更好的体现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我们一直寻求着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回归生活;玩中学;学中玩;创造情景;模拟生活一、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的背景  社会需求和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为更好的体现小学英语课程标
摘要:创新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原有经验材料和学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性组合,形成新概念成果。《面向21实际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中明确指出:“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目标,从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实施创新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创
摘要: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方式,是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映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在当今教学的整体结构中,学生已不是被動的纯客体,而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引领下的教学活动的主体。“知道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  关键词: 激发兴趣;发现问题;有效提问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我国的蕨类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约有2600多种,占全世界12000种的1/5强,其中许多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欧美的一些国家,蕨类植物已经成为花卉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已进入家庭
学位
随着全世界自然环境的恶化,干旱已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及损失,对水稻生产影响尤其深重。全世界自然气候的恶性转变致使干旱发生的周期愈来愈短,程度愈来愈严重,对粮食产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其导致的粮食减产,可超过其它环境胁迫所造成的减产总和。干旱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最主要的非生物影响因子,发掘抗旱资源、研究其抗旱机理、进而培育抗旱水稻新品种是缓解这一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东乡野生稻
炭样小单孢菌菌株JXNU-1是一株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放线菌,所产单一组分的广谱抗生素对常见的G+和G-均有抑制作用,但其抗菌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引起水稻生产严重病害的水稻
秸秆组成成分中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木质纤维素的高效降解问题是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以中国湖南省水稻秸秆和蒙古的小麦秸杆为研究材料。
乳酸及其衍生物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饲料、环保等领域中。随着以乳酸为前体的聚乳酸(PLA)的开发利用,乳酸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聚乳酸除具有聚苯乙烯相似的光泽度和加工性能外,还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可望解决世界性的“白色污染”问题。本文分别采用固态发酵和深层液态发酵法,研究了米根霉PW352以农副产物为原料获得高品质L-乳酸的最适制备工艺条件,为L-乳酸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并为聚乳酸的合成提供可靠原料
卵黄蛋白是甲壳动物胚胎和幼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和营养源,因此它的合成、积累、多寡等对于胚胎和幼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分离纯化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
P11蛋白(calpact,inⅠ,light chain)属于S100家族的一员,又称为S100A10,是一个包含97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11Kda)。P11通常作为膜联蛋白(annexinⅡ)异四聚体复合物(AⅡt)的亚基调节血液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