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循环代谢的城市人居生态单元及其生成设计研究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x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革命后,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快速进步。城市化进程也由此加快,但由于人们盲目追求城市飞速建设,忽略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产生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气候异常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交通拥堵、热岛效应、垃圾围城等城市病。20世纪70年代,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研究,生态城市理论正式提出并成为缓解城市生态危机的重要手段。同时城市代谢理论也开始应用到城市研究之中,城市代谢理论从更深的层次,不同的角度研究城市生态问题,为人们研究城市生态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资源代谢的视角,基于循环代谢理论,以城市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人居生态环境空间与技术模式,构建城市、片区、邻里、街区四个尺度城市人居生态单元模型,研究城市、片区、邻里、街区四个层级上的形态与代谢关联模型。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研究背景与依据、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回顾分析了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城市代谢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构建了研究的框架,列举了研究的方法。第二章对国内外典型生态城市案例进行案例解析,总结生态城市案例尺度层级、交通组织、开发强度等空间形态模式;雨水利用、污水处理、垃圾回收与利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生态技术模式;抽取绿地率、路网密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空间形态指标,雨水利用率、污水处理、废弃物收集与处理等资源再利用率指标。探求当前生态城市空间形态及其生态适宜技术的生态化整合模式,以为构建适用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城市人居生态单元模型提供参考依据。第三章重点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基于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立足建筑学审视“城市生态系统”,基于此提出“城市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并对城市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与内涵、系统与结构、层级与要素进行初步探讨。第四章研究城市人居生态单元的代谢机理特征,基于现有城市代谢机理的理论基础,并依托适宜生态技术,构建城市人居生态单元水、能源、养分、垃圾的循环代谢模型,构建基础设施技术工具集,再此研究的基础上,以人均土地消耗与人均资源消耗为数据依据,对城市人居生态单元的四个层级进行尺度的研究与代谢数据配量计算。此外根据整理的基础设施技术工具集,对城市人居生态单元的各适宜技术进行空间关联,构建四个层级的空间与技术关联模型。第五章基于以上研究,选取实验条件,基于本文研究与其地理气候条件,设计一座基于资源循环代谢的生态城市,并对其城市、片区、邻里、街区四个层级的生态技术设施与空间形态进行整合设计。第六章为结语部分,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针对本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不足与进一步的展望。
其他文献
镁合金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工程应用领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技术上也已经比较成熟,但是镁合金的耐蚀性能差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近年来有关生物可降解植入材料的研
不锈钢表面存在一层致密的钝化膜,使得它在多数介质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但在高温非氧化介质中,如高温稀硫酸,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发生溶解,并且由于高温环境下介质中氧含量不足,钝
主要对适宜生产金针菇液体菌种的菌株及其培养基作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所选育的优良菌株在玉米粉、马铃薯、葡萄糖为主料的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与固体菌种相比生产周期大
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以破坏一定程度的自然环境为代价,汽车尾气、不可降解垃圾、船舶事故漏油、焚烧秸秆、工业污水等人类的一系列生产生活行为都为自然环境带来
近年来,电视文化生态发生着转变:"慢综艺"逐渐成为新宠,如一股清流闯入了人们的视线。慢综艺努力引导受众放下眼前的"苟且",引领着受众的精神世界,把目光投向诗和远方,同时也
本文用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微分极化曲线和失重法研究了栾树叶、荚子、籽植物缓蚀剂缓蚀效果及与TEMAB、SMPAB两种季铵盐缓蚀剂复配后的缓蚀效果。应用FT-IR、GC-MS表征
对于在消防救援过程中如何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采用AFLP技术对中国大鲵四川、贵州、湖北、陕西及河南五个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进行了评估。9对引物组合在5个野生种群中共扩增出50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5
以某城市公路桥梁的预制拼装混凝土桥墩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为例,浅析公路桥梁设计采用了预制拼装混凝土桥墩工艺,在没有标准部颁定额的情况下,如何套用定额和调整定额,以满足
本文分析了东南沿海地区70个震源机制结果,得到本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具有扇形分布的特征.东、西两部的震源错动方式截然相反.根据亚洲东南部地块的震源应力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