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岭乔木群落种间联结性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hy85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系统退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和环境污染,频繁的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这不仅直接威胁着其自身的发展,而且也严重影响着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内外很多生态学研究者就如何保护及恢复与重建该地区的生态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种间关系是这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也是群落的主要特征之一。只有清楚地了解该地区群落内各物种的种间关系,才能为保护及恢复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物种的种间相互作用导致了物种对资源的利用形式不同,而生态位(niche)则是关于物种对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理论,生态位理论在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等研究中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野外取样是各种生态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基础方法之一。无论哪种形式的野外取样,都必须针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合理的取样面积。本论文在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子午岭林区森林群落种间联结性研究中合理的取样面积作了探讨,研究了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种间联结性及其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对比研究了天然油松林和人工油松林的种间联结性和生态位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本文定义了一个确定种间联结(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研究中合理的取样面积参数Na,简称为未共同出现的物种对数。前人确定取样面积往往只重视物种对共同出现或单独出现的现象,而忽视了物种对未共同出现的情况。Na针对物种对数目,量化了某一面积尺度中物种共同出现的样方数a=0时物种对的多少,可以有效地弥补过去研究中的不足。研究表明,根据Na值的变化幅度和稳定性就能直观地判断取样面积的合理性。2.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普遍存在的辽东栎(Quercus wutaiensis)群落为研究对象,以Na值、χ~2检验、种间联结系数、Person相关系数、多物种关联指数为参数,探讨了该区主要乔木的种间联结性和取样面积的关系。Na值在面积为100m~2~200m~2、样方数为40~80时较稳定;χ~2检验和联结系数分析说明显著的种间联结关系仅出现在25m~2和50m~2两个取样面积中;相关分析说明显著的种间相关出现在取样面积25m~2~200m~2,但相关系数值的变化在25m~2~100m~2之间较稳定;多物种关联分析未能有效地区分不同取样面积中多物种关联的特性。从合理的样方面积和适当的样方数量综合考虑,样方面积在100m~2,样方数为45个,就能比较客观、稳定地反映辽东栎群落植物种间联结特性。3.在该地区森林群落演替系列中,白桦(Betula platvphyll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辽东栎在各自群落中的优势地位明显,且两两之间关联不显著;随着群落演替,多物种种间关联值由负变为正,但均不显著;演替后期的群落中低关联值的物种对数比例增加,种间联结强度逐渐减弱,具有显著种间联结关系的物种对数及其所占比例减少,而且多数种对为正关联。演替系列各群落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演替顶极辽东栎群落的种间联结性最弱,稳定性最高。这些结果说明现阶段该地区森林群落在恢复演替的过程中种间关联程度逐渐降低,多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有逐渐变为正相关的趋势,但目前各群落多物种间在整体上尚不存在显著的正关联关系。因此该地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辽东栎群落可能尚未达到稳定状态,需要对该地区天然植被进行长期保护。4.多物种相关分析表明,人工油松林多物种间呈负相关关系,而天然油松林多物种间则呈正相关关系;天然油松林比人工油松林具有更多的关联显著的物种对,且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天然油松林比人工油松林具有更高的群落稳定性。无论在人工油松林还是天然油松林中,油松与大多数物种间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油松与其伴生种间存在较强的竞争和排斥作用。两种油松群落中油松与辽东栎的生态位宽度(niche breadth)均较宽,且二者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也较大,表明油松和辽东栎对群落微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综上所述,Na值可以为种间联结研究确定合理的取样面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森林群落种间关系时取样面积为100m~2比较合理。随着群落的演替及其稳定性的提高,群落的种间关联程度逐渐降低,多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有逐渐变为正相关的趋势。现阶段天然油松林比人工油松林具有更高的群落稳定性。天然、人工油松林内的优势种与其伴生种间大多呈负关联且它们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也较高。总之,较稳定的群落种间联结程度较低,多物种间趋于正相关。在不受生态位宽度及资源限制影响的条件下,种间的正相关常常导致物种间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反之,则具有较低的生态位重叠值。
其他文献
研究发现植物激素乙烯有促进气孔关闭的作用,也有结果显示ABA和暗诱导气孔关闭可被乙烯抑制,可见乙烯对气孔运动的效应还是一个尚未清楚的问题。先前的研究证明ABA和暗均通过诱导H2O2、NO产生促进气孔关闭,暗示乙烯抑制ABA和暗诱导气孔关闭可能与降低H2O2、NO有关,但是否真如此仍需证明。本实验以蚕豆为实验材料,借助表皮条分析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技术研究乙烯对ABA和暗诱导气孔关闭的
表面波是传播能量集中于介质表面的一种弹性波。表面波沿介质界面传播,它携带大量的表面信息。因此,表面波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体相相比,液体表面无论在组成、结构、分子所处的能量状态,以及受力情况等方面都有差异,这些差异使液体表面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质,通过研究这些特性,可以获得液体的某些参数。光学方法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无损、非接触、实时快捷等特点。自上世纪60年代激光问世以后,激光就
基于长PCR的二次PCR策略,采用PCR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直翅目蝗总科昆虫云斑车蝗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定和拼接和注释。联合GenBank收录以及本实验室所测定的其他29种直翅目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数据,以线粒体rRNA基因为分子标记,对直翅目昆虫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云斑车蝗线粒体基因组长度为15904bp。基因组成包括13个蛋白质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
直翅目属于节肢动物门、六足总纲、昆虫纲,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蝗虫、蟋蟀、螽蜥、蝼蛄等昆虫,分为蝗亚目和螽亚目,前者包括蜢总科、蝗总科、蚱总科和蚤蝼总科,后者包括蝼蛄总科、螽蜥总科和蟋蟀总科。目前针对直翅目的系统发育关系尚未形成统一的系统。本研究采用基于长PCR的二次PCR策略。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蟋蟀总科的两种昆虫银川油葫芦和多伊棺头蟋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测定*、拼接和注释。通
动物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大部分是通过视觉器官接受并传至大脑。哺乳动物接受的信息70%-90%来自视觉,对视觉神经机制的研究也一直是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前沿课题。视觉形成,一方面与构成视觉器官的光学系统性能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进行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处理的视细胞、神经网络和神经中枢的机能密切相关。本文以不同发育阶段的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为研究对象,运用组织学方法对根田鼠视觉核团的
心皮是被子植物的特征是被子植物花中最重要的器官。它有四个主要功能:包含并保护胚珠、接受花粉利引导花粉管生长致使卵细胞受精、新一代孢子体发生利发育的场所、保护利传播种子。因此对心皮基本结构的了解对确定被子植物科和属间的系统关系和亲缘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毛茛科,是位于APG学说中基部真双子叶植物中的关键类群之一,成为联系基部被子植物利核心真双子叶植物的纽带。由于其系统地位的特殊性,该科是一个具丰富变异的
本文从各种不同组织中提取F1-ATP合酶,并对所提取的F1-ATP合酶进行了电泳分离。考虑到纸层析技术与电泳技术在分离物质(都可以对糖类混合物或者氨基酸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后期处理(都可以将含有目标成分的部分进行洗脱)电泳技术的相似处,本文在使用电泳分离出F1-ATP合酶之前,先对水解后的多糖进行了尝试性的纸层析分离。所采用的多糖为本实验室上一级同学的提取成果。通过对各种多糖的纸层析可以发现,对五味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在刺激作用下,各类神经元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发生反应。神经元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和方式的不同表现为神经元兴奋性的不同。在电生理学中,传统概念的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性是神经元的内在特性,衡量兴奋性的内在指标为阈电位水平、外在指标为阈刺激强度。近年来发现,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除了可以用这些阈值表示外,还可以用不同的放电模式来描述。不同的放电
测试是人们取得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正确了解被测对象特性的重要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测试设备在功能、测试速度、测试准确度和测试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动测试系统因其测试速度快、测量精度高以及独有的测试灵活性等优点,在测试工作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把自动测试系统应用到电介质材料介电与热释电性能测试的实时监控系统中,自动完成测量和记录各项参数,实现测试自动化。本文基于RS2
胰岛素是胰脏中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激素,它的主要功能是降低体内血糖含量,因此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糖尿病。但是胰岛素药物在生产、运输、储存利临床应用中常常会形成淀粉样蛋白聚集,这些淀粉样聚集体可能具有免疫原性和其他副作用,从而影响其疗效。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表明,20种常见氨基酸对牛胰岛素蛋白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本研究筛选出五种具有代表性的氨基酸,研究其对胰岛素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