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一种优良的土壤修复材料,生物炭(BC)可以有效地吸附、还原和固定Cr(Ⅵ)等重金属污染物,改善土壤质量。然而,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炭胶体颗粒在土壤等多孔介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优良的土壤修复材料,生物炭(BC)可以有效地吸附、还原和固定Cr(Ⅵ)等重金属污染物,改善土壤质量。然而,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炭胶体颗粒在土壤等多孔介质中仍具有一定的运动和迁移能力。吸附Cr(Ⅵ)后的生物炭胶体颗粒(Cr-BC),依然存在携带吸附态Cr继续向土壤深层迁移的可能,从而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带来潜在风险。因此,对于吸附及还原Cr(Ⅵ)后的生物炭胶体颗粒性质的变化及Cr-BC在多孔饱和介质中的运移行为有待研究。利用小麦秸秆分别在450℃和600℃限氧热解的条件下制备典型生物炭材料(BC450和BC600),通过球磨、浮选和离心的方式获得生物炭胶体颗粒并用于Cr(Ⅵ)吸附批实验。考察了生物炭热解温度、Cr(Ⅵ)吸附量及溶液离子强度对所形成的Cr-BC性质(颗粒表面Cr物种分布、粒径和电动电势等)的影响。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吸附反应进行6 h后,80%以上固定于生物炭颗粒表面的Cr(Ⅵ)被转化为Cr(III);生物炭表面C–O含量减少,表明以酚、醇和醚为代表的C–O键可能参与了Cr(Ⅵ)的还原。光散射法测量发现,吸附与还原Cr(Ⅵ)后,相比于BC,Cr-BC的Zeta电位升高,水力学直径增大。吸附反应后带正电的Cr(III)物种的形成及生物炭颗粒表面带负电的含氧官能团的损失可能共同导致了Cr-BC电位的升高。而Cr(III)络合沉淀和静电吸引作用可能促进了生物炭胶体的相互团聚,引起粒径增长。在此基础上,继续考察了Cr(Ⅵ)吸附量、溶液离子强度和热解温度对Cr-BC在饱和石英砂柱中运移行为的影响。利用两点动力学沉积模型拟合Cr-BC运移过程的穿透曲线和滞留曲线。结果表明,BC450和Cr-BC450胶体颗粒的移动性随着吸附反应时间的延长(0~20 h)和吸附量的增加(0~41.5 mg/g)而减弱。提高背景溶液离子强度(1~5 mM NaCl)导致Cr-BC450移动性下降,其运移行为表现出由动力学阻滞到熟化的转变。与深度相关的沉积系数随着Cr(Ⅵ)吸附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利用胶体稳定理论(DLVO理论)计算胶体微粒与介质颗粒之间的界面化学作用力。吸附还原Cr(Ⅵ)后生物炭胶体与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垒降低、次级能阱加深,有利于Cr-BC在饱和多孔介质中发生沉积。相较于BC600,BC450具有更高的Cr(Ⅵ)吸附还原容量和携带铬迁移的能力。Cr-BC600的运移行为主要受到应变效应的制约。
其他文献
至今,闻名世界的《江格尔》的搜集翻译,出版以及科学研究工作至今有二百一十多年的历史了。分布在世界不同地方的《江格尔》中,最早被出版的是卡尔梅克《江格尔》。德国学者别尔格曼从卡尔梅克人中间记录下2章《江格尔》史诗,并翻译成德文于1804年出版。他的译文版本成为了《江格尔》版本史上最早的版本以及最早的译本。其60年后,俄罗斯学者康斯坦丁·费多罗维奇·戈尔斯通斯基用托特文出版了从阿拉斯特拉罕州卡尔梅克人
目的 心房颤动的发生过程与心肌纤维化的进展密切相关,在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脏成纤维细胞(CFs)激活成为肌成纤维细胞并分泌细胞外基质(ECM)蛋白是心脏纤维化发展
汞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环境之中的高生物毒性重金属元素,对人体与生态系统均具备较高危害性,自20世纪中期日本大规模爆发水俣病之后开始成为倍受关注的全球性大气污染物。作为大气汞全球最大人为源排放国的中国,其东部沿海工业带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该地区大气汞的观测可辅助实现更全面认知中国大气汞污染现状。本研究于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带的山东省青岛市沿海站点对气态总汞(TG
背景: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疾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临床无法治愈。许多研究证实适应性免疫在该病的发病机理上有着关键的作用,且主要由T细胞介导。研究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及信号通路,可以为寻找和证实多发性硬化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目的:找到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发生差异变化的致病相关基因及关键通路。方法:
东道国的制度质量是影响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由于选择的研究对象、样本数据和估计方法等的不同,就东道国的制度质量对中国
细颗粒物(PM2.5)是大气气溶胶中对环境和人类生活健康危害最大的污染物质,其浓度的增长与城市灰霾现象的形成密切相关。有机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数百种
碳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CFRP)由于低的密度、高的比强度和热稳定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传统超声波焊接接头的剪切强度高而剥离强度低,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
黑小麦是一种营养价值高且能在较恶劣环境下生长的优质麦。目前,对黑小麦的研究及利用集中在其营养方面,对其加工方面的利用还未全面展开,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本课题以小麦
本研究运用反硝化细菌还原法,测定亚热带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水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获取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空间分布特征,探讨该海域氮循环过程。获得以下认识:(1)在亚热
6-硝基苯并二氧化呋咱(NBDOF)是一种高密度、高能量的含能材料,主要用作起爆药等,现有合成工艺存在产品收率低、成本高等缺陷,限制了其推广应用。本论文研究NBDOF的合成工艺及热分解性能,旨在提高产品得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拓展其应用。以间二氯苯为原料,发烟硝酸-浓硫酸为硝化体系,合成1,3-二氯-2,4,6-三硝基苯(DCTNB)。采用柱色谱分离,熔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单晶衍射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