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榆林市为例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m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城市的重要类型,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门问题,循环经济是深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科学地评价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建立一套设计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研究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首先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从国内外有关资源型城市和循环经济的研究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特点,以及资源型城市的基本特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运用频率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指标筛选方法,基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保四个方面的考虑,设计了一套用来评价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子系统(经济发展子系统、社会发展子系统、资源禀赋子系统和生态环保子系统)、10个准则层共计36个指标。并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和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评价方法构建了评价模型。   其次,在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榆林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建立的指标体系收集榆林市1999年到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得出:十年期间,榆林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是呈波动式缓慢上升的。说明榆林市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正朝良好的态势发展,但个别年份却出现了些微的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以资源开发为主的榆林市,在这几年内出现了稍微盲目的开发造成的对环境的大量污染导致的。   最后,根据榆林市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结果,结合榆林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榆林市今后应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可行的对策及建议。
其他文献
PPP模式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持续周期长、参与方多等特点,造成项目面临的风险因素增大。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识别不全面以及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市场发展的需要,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在逐渐凸显。近些年,网络化发展模式将产学研合作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国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化形式也日趋增强,形成了一批以企业为核心节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引领了我国创新发展的新天地。产学研合作网络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企业嵌入在产学研合作网络中,不仅能通过产学研合作迅速实现合作创新将成果推向市
回首过去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我国酒店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80年代的一穷二白,到九十年代的快马加鞭,再到现在的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作为最早向外资开放的行业之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活动更加普遍,商品种类逐渐增多,贸易额增加。国际贸易对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性影响。本文对贸易增长和贸易平衡问题进行剖析,并对其加以研究。  关键词:贸易增长;贸易平衡;问题  一、前言  贸易增长和贸易平衡主要是为了实现各国资源的合理分配。对外贸易可推动经济增长,其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际交流,达到良好的贸易效果。国际贸易可对国内贸易起带动作用,实现国民经济
从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这些中小企业在成立初期往往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所以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创新问题成
研究表明,在线社交网络中存在一些转发信息较为“活跃”的连接,如果能够根据用户间的历史交互记录找到这些活跃连接并将其以某种方法串联起来,那么就有可能发掘出对信息传播
基础设施项目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但随着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大,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的投入,已经无法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部要求。原因之一是政府的财政资金有限,且地方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