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设施项目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但随着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大,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的投入,已经无法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部要求。原因之一是政府的财政资金有限,且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愈发严重,原因之二是随着需求增加,基础设施的难度也愈发增大,政府的在运作上的效率远不足市场。引入PPP模式,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既有利于吸收社会资金,使资金达到最优价值,又可充分发挥私营部门的优势,是基础设施项目的一大趋势。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数学建模等方法,对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的激励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主要成果: (1)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基础设施和激励机制的理论,然后以此为理论基础,对PPP模式下的激励问题进行剖析,总结出的问题包括:激励机制失灵、激励机制不够全面和私营部门的努力程度不足。 (2)本文通过对PPP基础设施项目的参与主体进行分析,对其利益根源进行了识别,分析道德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且论证委托代理理论在PPP项目激励问题中的适用性。 (3)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一般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和基于公平偏好的基础设施PPP项目显性激励模型,并将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政府部门如何利用该模型对私营部门进行激励,以确保项目的完成,并进行了算例分析。 (4)建立了基于声誉理论的隐性激励模型,通过推理和计算,得出私营部门在合作和非合作情况下的最优选择,并且证明在引入外部激励机制后,私营部门的努力程度可以得到增强,并且公共部门的收益会得到增加。最后,提出基于声誉理论的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隐性激励所需的保证措施建议,为项目的实际应用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