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的挑战与复归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u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受到当今世界商品经济交往形式的束缚和影响,差异性地区、群体和个人出于自然地理历史禀承而造成市场经济条件和“资产阶级权利”存在差别,产生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群体生产生活权益分化固化和个人自我发展机会不公等弊端和问题,它们给当下我国经济繁荣发展与政治安定团结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认识和正确应对这种差异性矛盾结果带来的挑战,实现差异性地区、群体、个人包容性发展,使得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过渡到差异性从矛盾斗争走向个性自由发展复归的共产主义社会,这对于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全文试图从以下四章内容来阐述。第一章是论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出发,指出差异性客观存在及其自我发展可能,阐明差异性在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适应的人类交往形式的影响下,呈现出从私有制交往形式束缚下的偶然矛盾斗争走向共产主义个性自由发展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角色状态,并论证差异性在不同人类交往形式下的继承与超越可能。第二章主要阐述旧社会痕迹的影响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调整,造成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产生地区、群体和个人之间差异性经济社会矛盾,这种差异性经济社会矛盾结果主要指市场经济条件和“资产阶级权利”的分化固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提出了考验,并对我国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和政治安定团结带来严峻挑战。第三章主要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去寻思我国解决差异性经济社会矛盾结果的原则即“在资产阶级社会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是现在支配过去”的过渡解决,提出三种不同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过渡状况,并指出我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差异性地区、群体和个人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可能。第四章主要论证在社会主义共享和谐物质基础形成之下,差异性褪去经济政治的斗争属性,差异性地区、群体和个人实现“和而不同”的个性复归的自由发展,人类进入共产主义个性自由的王国。本文力图通过上述部分的阐明论证,使大家对于差异性对当代中国政治与经济带来的挑战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下最终走向个性复归自由发展形成共识,以便更好地推动工作,指导实践。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上世纪末以来,我国新建了大批地方本科院校,随着地方高校实践发展,学者们对地方高校类型和定位提出了种种观点,帮助地方高校理清了办学思路,也为地方高校课程设置提供了路径
编辑同志:现有一个问题,请给予解答。2006年8月8日晚,我公司电力检修部锅炉管阀班工人刘保国因设备紧急消缺加班。他于当晚22点55分结束工作,23点25分离开车间骑自行车回家(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凸显,国际社会对于安全问题的关注有了重大转变,特别是在“9·11”事件发生后,以恐怖主义为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安全威胁的焦点,
在全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会议暨小煤矿群众安全生产现场会在贵州省盘县召开之际,记者就“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在劳动保护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和近年来工会劳动保
国际公共产品和区域性公共产品概念经过国内外学者们的深入研究已日益成为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工具。通过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两者都包含着共同元素,即供给主体、供给内容
公民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它不仅仅是根本法规定的纲领性条款与原则,而是需要有具体的政策措施和法律保障。权利的力量来自于权利主体的利益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