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yrococcus furiosus Argonaute蛋白质的核酸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8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酸检测是分子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卫生保健、环境监测、生物安全以及食品分析等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开发操作简单成本低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核酸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基于CRISPR/Cas(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 system)系统发展的一系列高灵敏度和高专一性的核酸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Cas效应蛋白需要使用RNA作为向导,并且依赖特殊序列,比如PAM(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或者PFS(Protospacer flanking site),来识别靶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与Cas效应蛋白类似,Argonaute(Ago)也是一类以核酸作为向导的核酸内切酶。PfAgo(Pyrococcus furiosus Argonaute)是一种来源于古生菌的原核Ago蛋白质,可以利用具有5’磷酸基团的单链DNA(大于15 nt)作为向导,从向导的5’端开始的第10和11个核苷酸之间的位点切割互补的单链DNA。本研究发现PfAgo切割产生的单链DNA能够作为向导引发新的酶切反应。基于此发现,我们建立了一种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多重检测能力的核酸检测方法,通过对临床核酸样本的检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潜力。随后,我们将该方法加以改进并用于SARS-CoV-2的核酸检测。同时,本研究利用向导的长度对PfAgo切割活性的影响,将极短PCR技术与PfAgo结合起来开发了另一种简单快速的核酸检测方法。综上,本研究通过深入探究PfAgo的酶学性质开发了三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准确性的核酸检测技术,为分子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选择,并为Ago蛋白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论文的具体内容如下:1.PfAgo蛋白质的表达纯化及性质研究。根据PfAgo耐高温的性质,利用80°C水浴处理和Ni-NTA亲和纯化获得了高纯度PfAgo蛋白质。对PfAgo性质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向导DNA(guide DNA,g DNA)与靶DNA(target DNA,t DNA)的单碱基不匹配会显著影响PfAgo对靶的切割效率。此外,g DNA 3’端的突出对PfAgo的切割活性没有影响,5’端突出会影响PfAgo的切割活性和切割位点。本研究发现PfAgo切割单链DNA产生的具有5’磷酸基团的单链DNA可以作为新的g DNA介导PfAgo靶向切割与之互补的单链DNA,表明PfAgo的切割反应可以传递。2.结合PfAgo切割反应可传递的特点和PCR技术开发基于PfAgo的核酸检测方法(PAND)。设计三条分别靶向待检测双链DNA不同位置的g DNAs(输入g DNAs)介导PfAgo切割双链DNA靶,并从中释放出一条单链DNA,作为新的g DNA(生成g DNA)与PfAgo蛋白结合,靶向切割互补的分子信标,从而产生荧光信号,实现检测的目的。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6 a M、能够识别单碱基突变和实现五通道检测。对模拟样本和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16S r DNA、结核杆菌和乙肝病毒耐药性突变、BRAC1基因的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位点、循环肿瘤DNA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多亚型分型的检测。3.结合逆转录PCR技术和PfAgo切割反应开发了基于PfAgo的SARS-CoV-2检测(SARS-CoV-2 PAND)。通过筛选最佳的PfAgo/g DNA复合物,仅利用单条输入g DNA建立了高灵敏度、高专一性、高准确度的SARS-CoV-2核酸诊断方法,检测下限可以达到1拷贝每反应。该方法缩短了荧光定量PCR仪的使用时间,能够有效解决大规模检测时荧光定量PCR仪不足的问题。对44例新冠病毒疑似感染者的咽拭子核酸提取物的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 PCR)一致,同时对36例阳性样品进行了D614G突变检测,证明SARS-CoV-2 PAND可以用于SARS-CoV-2及其突变体的检测。4.基于PfAgo的切割活性只能由长度大于15 nt的g DNA触发的性质开发了结合极短PCR技术和PfAgo的核酸检测方法(USPCRP)。利用具有5’磷酸基团的短引物启动的极短PCR的扩增产物作为g DNA来介导PfAgo切割分子信标,进行DNA检测,该方法无需额外加入g DNA,具有100 a M的检测灵敏度和序列特异性。利用该方法成功对临床样本的HPV16E6基因和SARS-CoV-2 ORF1ab基因进行了检测,表明该方法能够用于临床诊断。
其他文献
生物传感平台可识别目标生物分子,通过将其浓度与可读取信号之间建立定量关系,借此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检测,因而在环境监测、疾病早期诊断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生物传感平台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传感器灵敏度不够高、制备过程繁琐、成本高,常常依赖大型昂贵检测仪器而使快速即时检测受限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本论文利用高性能纳米材料,发展了两种新型超灵敏生物传感策略(基于核酸外切酶T7诱导目标物循环和杂交链反应双重
背景:胆道闭锁是婴儿期一种特发性胆汁淤积性疾病,患有此病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肝内、肝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和纤维化。这一疾病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为重症,若不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干预措施,则患儿常于生后2年内死亡。目前学术界对其致病机制还未达成一致意见,而其早期诊断缺乏有效手段,晚期行葛西(KASAI)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最终需要肝移植治疗。然而肝移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费用较高,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对患儿家
乳腺癌(breast cancer,BRCA)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和预后结果。因此,研究乳腺癌异质性对于改善诊断和优化治疗至关重要。本文第一章主要概述乳腺癌给全球带来的影响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着重论述了表观修饰(DNA甲基化)、激素受体、肿瘤微环境和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和分子分型
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具有理想的细胞工厂特性,高效的遗传操作技术,如基于CRISPR-Cas(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可进一步促进对该菌的研究、改造和应用,该技术因其在微生物菌株工程改造中表现出的快
在自然界中许多节肢动物表现出访花行为,也包括一些蜘蛛种类。然而由于蜘蛛被认为是严格的捕食动物,所以蜘蛛的访花行为常常被人忽视。而且蜘蛛访花的研究也不是很全面,在国内对访花蜘蛛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访花蜘蛛这个术语,旨在对访花蜘蛛的主要种类及其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此外,访花蜘蛛需要特定的花序来进行狩猎,通常是通过感官线索(如视觉和嗅觉)来进行选择。在这里,我们以蟹蛛科的三突伊
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是一种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细菌。作为天然产乙醇菌株,运动发酵单胞菌是目前构建生物燃料及其他生物基平台化合物的底盘细胞之一。但是,目前对运动发酵单胞菌的基因功能和代谢机制等仍缺乏全面的了解,能够应用于运动发酵单胞菌基因工程改造的生物元件如启动子和核糖体结合位点(Ribosomal binding site,RBS)等比较匮乏,且用于筛选鉴定相关生物元
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但其本身的数学模型还没有得到完善的验证与解释.因此,从理论上分析卷积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的逼近能力和推广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本文从本质上分析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优于浅层卷积神经网络的内在机制,并从函数逼近论的视角研究了卷积神经网络的逼近能力和推广性能.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卷积神经网络在任意紧子集(?)(?)Rd上的连续函数空间C((
在很长一段时间,缅甸华文文学界都处于一个近乎空白的状态。在90年代初缅华微型小说崛起之时,缅华作家许均铨积极参与其中,相继创作了近200篇微型小说。他的微型小说从缅甸社会、华侨社会中吸收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展现了别具风格的社会风貌。许均铨1986年开始进行小小说创作,1993年他的小小说《表》获得湖北省“补心滋阴杯”三等奖,曾达到一种经典写作的高度。他的小小说展示了平凡人物的日常生活;描述了在社会时
近年来,仿生超疏水材料的特殊表面效应使其在自清洁、油水分离、抗腐蚀、防结冰以及防雾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超疏水表面不仅需要在固体材料表面构建具有微纳尺度的粗糙结构,而且材料表面必须有较低的表面能。本论文以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素为基底,在纤维素材料表面进行疏水化改性,使亲水性的纤维素材料转变为疏水性的表面,扩大了纤维素材料的应用范围。本研究将无毒且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试剂掺杂于体
氢能是一种燃烧放热高、可循环使用、产物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已经成为世界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氢气分子小、容易泄露且易燃易爆的特点,利用氢气传感器对氢气泄露进行监测对保障安全产氢、用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半导体氧化物材料的电学型氢气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稳定性好且成本低廉等优势,在氢气安全检测中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然而,现有商业化半导体氢气传感器大多需要在高温下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功耗和一定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