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是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之一,制约着全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反贫困一直是世界各国领导人治国理政的内容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贫困问题严重,返贫问题频生,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始终把反贫困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内容。在几十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指导思想,不断在反贫困的实践中发展与丰富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让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贫困人口得以大幅度减少,贫困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不过,截至到2017年,我国还有三千多万的贫困人口,有待脱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20年保证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新时代的目标,也是艰巨的历史使命和任务。精准扶贫思想是我国现阶段的反贫困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历届中国共产党人的反贫困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现阶段的贫困现状和现实需求提出来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反贫困思想和理论。2013年,习近平在湘西考察时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理念,由这一扶贫思想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超越粗放式扶贫的新的扶贫模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反贫困思想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我国现阶段有待脱贫的几千多万贫困人口的存在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目标是精准扶贫产生的现实需求。精准扶贫的内涵是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一系列讲话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精准扶贫的核心是精准化理念、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分批分类是精准扶贫的方法、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以及考核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障。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通过创新扶贫机制、加强教育扶贫以及创新扶贫模式等路径,使我国在反贫困的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最显著的就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的收入水平明显增加,并且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也日渐完善,给贫困地区的人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幸福生活的保障。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反贫困的任务依然很重。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由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变成了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于现实的需求,我们有必要深入开展精准扶贫,保证脱贫,实现全面小康。为了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目标,我们要继续推进精准扶贫。在以后精准扶贫的工作中,我们要分析总结过往扶贫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指导,结合现实情况,创新精准扶贫的模式,顺利推进我国的扶贫攻坚任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第一,坚持和完善党对扶贫工作的全面领导;第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第三,与时俱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第四,以人为本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扶贫攻坚是党和国家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上下齐心坚持不懈,争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