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中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江苏无锡市为例

来源 :河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8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以城市用地扩展和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为基础,通过解剖无锡市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城市用地扩展演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状况,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用地快速扩展后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对城市生态安全产生的胁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无锡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防洪规划管理的政策建议。具体如下: 1、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用地扩展主要阐述了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用地扩展的基本理论,回顾了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内涵和土地扩展利用和区域经济学的相互关系,由此探讨了生态城市的运行原理和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土地扩展和利用的原则以及分类,同时基于生态经济学从生态和经济的角度细述了城市的土地扩展和利用。 2、无锡城市用地布局变化与结构演变简单介绍了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无锡城市建设和城市用地扩展的历史、现状以及城市结构演变特点。在对无锡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城市用地布局的机制。 3、无锡用地扩展中的生态环境指标指标构建与评价这一部分首先对无锡城市用地扩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从自然、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初步构建了无锡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 4、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研究分析水资源特点和生态足迹模型后,在Wackernagel的生态足迹模型中设立第七帐户——水资源帐户,确定了计算水资源帐户生态足迹所需的三个关键参数:全球平均水资源产量、全球均衡因子和地区产量因子,同时确定了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并将水资源生态足迹纳入到了生态足迹模型中,完善了Wackernagel的生态足迹模型。 5、无锡市生态足迹评价运用纳入水资源帐户的生态足迹模型,对无锡市1998年-2002年的各个账户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全面评价了无锡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由此阐述了胁迫无锡市生态安全的各个要素,并进行了对策分析。 6、无锡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对无锡城市化进程的城市绿地、水环境、地面沉降、城市热岛效应和人群健康效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了无锡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各项影响因子提出了对策。 7、无锡城市土地利用扩展与洪水风险管理阐明土地扩展与洪水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地利用的洪水风险评估。由此提出了无锡城市防洪规划,最后论述了无锡城市洪涝灾害与城区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 8、生态安全约束下无锡城市用地布局设想和对策通过对区域性典型城市无锡的各项分析研究,本论文进一步阐述了生态安全约束下无锡的城市用地布局,同时探讨城市用地扩展和生态安全的关系,提出了生态安全约束下城市用地扩展的方向和对策。
其他文献
真核生物mRNA非翻译区(UTR)阅读框架在基因翻译水平上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统计了哺乳动物12991条5UTR序列所含的上游开放阅读框架(uORF)和15319条3UTR序列所含的下游开
  本文对宝鸡市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实现在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或出现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梯级水库群短期经济调度是电网优化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合理的安排梯级水库运行方式对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就梯级水库短期优化问题进行研究,阐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以先进的仪器设备为手段,对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科学、公正的监测、鉴定、评价的技术保障体系,本文结合宝鸡市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
随着海洋工程的不断发展,单桩结构以其“工艺简单、适用性强、造价合理”等各种优点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海上风机、潮汐发电、船舶靠泊以及浮式结构物的锚固等各类港口及海岸工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该文介绍了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了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市级农产品
  本文通过对城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发展的若干对策。
本文从色彩对比、色彩和谐、色彩均衡、色彩节奏、色彩呼应、色彩感觉等六个方面论述和分析现代设计中的色彩形式,以及如何运用色彩关系处理和彰显画面的主题内容。 This ar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供水管网漏损不但浪费宝贵的水资源,而且浪费供水设施投资,增加供水成本。
  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有利于农产品质量监管,本文阐述了目前农产品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体系的认识和目的没有达成统一共识、缺少统一的追溯平台、信息难以共享、部门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