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更深入地认识油藏;复杂井技术的不断应用,使传统的井网部署方法发生变化。传统的面积井网理论已不适合现代油田开发技术的发展。为此刘德华等人于2004年提出以油藏描述为基础,最大限度控制储量为前提,提高单井效益为目的的矢量化井网的概念。矢量化井网是建立在地质矢量化之上的一种综合布井方式,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达到合理开发油藏的目的。随着水平井开发的进一步广泛应用,针对水平井的矢量化井网研究变得更加重要,矢量化井网这一概念提出时,包含了水平井与地质情况相适应性,但水平井水平段合理延伸方向、水平井最佳井排方向等问题及其如何在具体油藏中结合实际各种地质因素,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井网矢量与地质矢量的协调是矢量井网设计的基本原则。对于底水砂岩油藏,矢量化井网部署应立足于油藏的构造形态、沉积过程中的物源方向和油藏非均质性,合理设计水平井段方向和水平井井排方向,并且应考虑水平井最佳避水高度以及对于油藏中不同井型的合理选择。本文以油藏精细描述为基础,结合塔河一区的实际地质情况,建立了考虑不同因素的理想模型,量化地讨论不同因素对水平段方向及水平井井排方向的影响,研究了矢量化井网中最佳水平段方向和最佳水平井井排方向。
在底水砂岩油藏实际开发中,避水高度是影响底水锥进速度和无水采油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计算不同底水能量的理想地质模型,认为水平井段应该尽量靠近油藏上部;在获得同等经济效益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井型有利于减少油藏的开发投资,通过对比分析塔河一区油藏地质情况类似的水平井和直井的生产动态特征,认为合理的井型选择应该结合塔河一区构造特征。
文中对矢量化井网部署中应考虑的因素及其对井网的影响做了量化的研究和相关讨论,还需要结合实际油藏对此进行一定验证。通过对塔河一区的矢量化井网及现有井网与矢量化井网对比,发现在同样的投资条件下,矢量化井网有助于控制含水上升和提高采出程度,相对于塔河一区现有井网,矢量化井网更能提高经济效益;塔河一区目前井网控制程度不足,在下步井网部署中应结合矢量化井网部署方法进行调整,本文结合矢量化井网部署原则,针对塔河一区目前的开发情况,设计了一套下步井网调整方案,通过数值模拟预测,认为采用矢量化井网进行下步井网调整可以获得较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