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制度安排,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关注的焦点问题。从政策变迁的角度看,从需求侧管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经济治理政策的重大变迁,目的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要“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如何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我国优化政府与市场关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表面的经济改革任务和目标,更是制度领域的革新与优化,不断提高我国制度供给的质量与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作为西方交易成本概念与中国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政府与市场二者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公共性制度摩擦力”,是主体、行为与制度之间的“摩擦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便是通过建构和完善一种资源配置成本最小化与收益最大化的公共性制度,降低我国经济治理机制的成本,保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制度有效供给,优化政府与市场的二者的关系。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政策客体(市场)在遵循政策主体(政府)的经济治理政策中产生的成本,它包括制度性交易主体的低效率、制度性交易行为的不合理以及制度性交易环境的不完善等方面的成本。为了节约经济治理政策变迁的成本,提高政策治理效率,必须要从主体、行为和环境这三个关键环节来优化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我国基础性制度建设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依旧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的情况下,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有效制度供给的新思路,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经济主体关系扭曲以及经济低质量发展等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高昂,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动因,回答了“为什么要改革”的问题;优化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调整政府与市场二者关系、改革束缚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等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降低,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纲要,解决了“如何改革”的问题;市场化的经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政府治理体系和制度型开放经济新体制等方面的制度建构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重要领域,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回应了“改革什么”的问题。作为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关键领域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建设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为了全面评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际进展进,本文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基于扎根理论的实证研究方法,参照规范化的操作流程,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和编码检验等研究步骤,在萃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成效与问题的基础上,建构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模型框架。研究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在机构改革、市场减负以及制度革新等层面上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但是也存在着机构改革不彻底、市场诸多不合理的行政约束和干预依旧存在、市场化改革难以推进等问题。依据影响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的核心因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诸多问题,是由于在“制度性交易主体-制度性交易行为-制度性交易环境”存在的多重现实障碍所造成的。影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主体障碍,表现为政府作为治理主体,在“放管服”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形式化、碎片化与低效率等组织障碍。影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行为障碍,表现为政府对市场主体的治理行为,依旧存在着规制过度、规制失效与规制缺位等规制障碍。影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环境障碍,表现为市场的制度环境,在现有的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着市场垄断、市场分割与市场失序等市场障碍。作为政策主体的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是一个内生变量,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制度性交易主体,也要深化政府规制改革规范制度性交易行为,还要深化市场体系改革重塑制度性交易环境,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建构政府与市场的辩证统一关系。
其他文献
讲述油膜轴承在某钢厂的使用实例,通过对实例的分析,阐明油膜轴承使用维护的要点,以供有类似情况发生的厂家参考,帮助现场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延长油膜轴承零部件的寿命,达到效益最大化。
期刊
在中介效应分析中,会出现后处理混杂变量,它既是中介变量与结局变量之间的混杂变量,又会受到前期处理变量的影响。当出现后处理混杂变量时,用传统方法估计的直接效应或间接效应可能是有偏的。近年来,边际结构模型(Marginal Structural Model,MSM)被用来解决这个问题。该模型利用逆概率权重构造一个类似完全随机对照试验的虚拟样本;在该样本中,后处理混杂变量被有效控制,从而得到无偏的直接效
学位
单元规划与教学分析的内容包括建构单元知识框架,分析单元内容体系,制定单元教学目标,设置单元课时任务和学业评价要求,确定单元教学策略,设计课时教学过程等。本文阐述了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相关理念,并就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期刊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人类消费模式的高碳化,致使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在不断增加。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多数学者认为降低全球的污染排放水平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进度。为了共同应对全球变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且在《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上确定了发达国家承
学位
我国的公司治理深受政府干预和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公司股权结构上的体现是,上市公司股东的划分不仅仅是传统产权地位下的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以及信息地位下的内部人与外部人。在考虑股东间的关系后,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的关系股东(以下简称关系股东),他们与控股股东存在基于各种契约形式所建立的联系,他们与控股股东或内部人之间很可能不具有代理冲突和信息劣势(魏明海等,2011)。在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发挥着
学位
当前,诸如缺乏安全饮用水、人口激增、工业与城市发展、错误的水管理政策与政府规划、合理水资源管理的缺失等因素,可能直接引发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冲突。有鉴于此,各国同意就利用与开发共享水资源缔结跨境水协议,以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管理。尤其对于拥有跨境水资源的国家而言,在管理水资源时需要根据国际规则、条约以及沿岸国共同尊重与合作之规则行事。其中,在跨境水协议中存在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即沿岸国国内居
学位
当今学界的主要环境伦理学流派大多来自西方世界,为了丰富当代环境伦理学理论,也为了给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借鉴,本文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建构了“生态仁学”这一环境伦理学体系。“生态仁学”指的是用“仁学”的视域看待人与自然及二者的关系,不仅具有形而上的本体论依据,还有形而下的行为规范。在形上层面,作为本体论的“仁”亦有两层涵义:它是宇宙之真机,具有化生万物的功能,表现为天地生物之心;又是一切生态实践的
学位
分子组装是以分子为基元,通过控制组装基元间非共价相互作用创造新物质、产生新功能。迄今为止,科学家利用非共价键制备了大量具有特定功能的组装体,并应用于材料、医药、催化等领域中。组装的可控性对实现组装体系的功能化、提升复杂度有重要作用,因此发展可控组装方法具重要科学意义。此外,对可控组装机理的研究可更深入地理解组装,促进设计和构建新的可控组装体系、发展新的可控组装方法。因此,本论文以构建可控组装体系与
学位
目前,锂离子电池因为高能量密度和高转化效率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和大规模储能装置等领域。锂离子电池在许多场合的大规模应用已对其能量密度提出更高要求,其中,正极材料是决定电池能量密度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发展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成为提升其电池电化学性能的重点研究方向。在目前已有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有大于300 mAh/g的高比容量,且锰元素价
学位
虽然我国自2000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是东部沿海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却远远低于全国水平,其中流动人口是重要原因。作为一种“输入性”的人口红利,流动人口以一种更快的方式改变着人口的地域结构并延续了中国部分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的“人口红利”,从而维系了出口的持续增长。“民工荒”之后,流动人口的作用愈加凸显,然而有关流动人口与出口的现有研究,其关注的焦点仍然停留在成本机制上,忽视了对于流动人口人力资本
学位